庄严妙相三十二,夜放顶上真毫光
出处:《法云寺观元照禅师藏怀素藏真律公帖题其后》
清 · 晏贻琮
粥香长者善调香,优昙华钵金轮王。
庄严妙相三十二,夜放顶上真毫光。
我师头陀现本色,须弥照耀东南方。
天晴无风日开霁,蠹书一一珊瑚装。
中有藏真律公帖,目未及睹眉先扬。
想当解衣气磅礴,笔力可挽千石强。
真龙矢矫自空下,飞腾入腕何茫茫。
须臾百纸立扫尽,墨痕一缕中藏芒。
王氏之间伯仲耳,神妙不数崔与张。
弇州论书以年断,强作解事欺聋盲。
师归兜率已千载,字向纸上犹轩昂。
护持幸仗佛力大,恒沙算数知无量。
千文一卷绝可惜,面目虽是神先亡。
流传要亦自有数,书妙所贵刻手良。
从来得师笔外意,宋人独许涪翁黄。
天门荡荡不可至,日暮怅望疲津梁。
低徊掩卷复三叹,跋尾为君歌此章。
庄严妙相三十二,夜放顶上真毫光。
我师头陀现本色,须弥照耀东南方。
天晴无风日开霁,蠹书一一珊瑚装。
中有藏真律公帖,目未及睹眉先扬。
想当解衣气磅礴,笔力可挽千石强。
真龙矢矫自空下,飞腾入腕何茫茫。
须臾百纸立扫尽,墨痕一缕中藏芒。
王氏之间伯仲耳,神妙不数崔与张。
弇州论书以年断,强作解事欺聋盲。
师归兜率已千载,字向纸上犹轩昂。
护持幸仗佛力大,恒沙算数知无量。
千文一卷绝可惜,面目虽是神先亡。
流传要亦自有数,书妙所贵刻手良。
从来得师笔外意,宋人独许涪翁黄。
天门荡荡不可至,日暮怅望疲津梁。
低徊掩卷复三叹,跋尾为君歌此章。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晏贻琮的《法云寺观元照禅师藏怀素藏真律公帖题其后》描绘了对元照禅师珍藏的怀素草书的赞叹与敬仰。首句“粥香长者善调香”以粥香比喻禅师的修养,暗示其生活简朴而精神高洁。接着,“优昙华钵金轮王”运用佛教典故,形容禅师的庄严和智慧如同稀世之宝。
诗中通过“庄严妙相三十二,夜放顶上真毫光”赞美禅师书法的神韵,仿佛有佛光普照。接下来,诗人将禅师与唐代书法家怀素相提并论,称其书法如真龙飞腾,笔力雄浑。然而,尽管字迹历经千年,仍精神饱满,显示出佛法护持的力量。
诗人感叹“流传要亦自有数”,强调书法艺术的传承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内在规律。最后,他借用宋代黄庭坚的赞誉,表达对怀素书法的极高评价,并以“天门荡荡不可至”表达对书法艺术高峰的仰望和对怀素精神的深深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禅宗意境和书法艺术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元照禅师收藏的怀素草书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