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亦不可料,死亦不可量
出处:《寄怀寿光主簿四叔父》
宋 · 晁补之
我初就学首未冠,叔父不以童儿看。
我今生年二十一,叔父晚作东州官。
侧身西望不得见,泪下两脸何汍澜。
青春白日不照贫士屋,使我四壁长年寒。
六年两岁从进士,晚学扬雄识难字。
贷钱乞米出都门,鼓腹吹篪入吴市。
读书击剑老死终,何为古来慷慨无人知。
上有九重之青天,下有百尺之黄泥。
收声藏热等雷火,白杨蔓草秋风悲。
生亦不可料,死亦不可量。
荆山长号刖两足,何如船尾歌沧浪。
我不能钩章抉句攀俊造,又不能赤鸡白狗追年少。
矫首翻肠无一言,归去吴松学渔钓。
主簿卑官何所施,秋来两鬓应生丝。
阿宜已冠无成事,犹忆它年冬至诗。
我今生年二十一,叔父晚作东州官。
侧身西望不得见,泪下两脸何汍澜。
青春白日不照贫士屋,使我四壁长年寒。
六年两岁从进士,晚学扬雄识难字。
贷钱乞米出都门,鼓腹吹篪入吴市。
读书击剑老死终,何为古来慷慨无人知。
上有九重之青天,下有百尺之黄泥。
收声藏热等雷火,白杨蔓草秋风悲。
生亦不可料,死亦不可量。
荆山长号刖两足,何如船尾歌沧浪。
我不能钩章抉句攀俊造,又不能赤鸡白狗追年少。
矫首翻肠无一言,归去吴松学渔钓。
主簿卑官何所施,秋来两鬓应生丝。
阿宜已冠无成事,犹忆它年冬至诗。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寄怀寿光主簿四叔父》,表达了诗人年轻时求学的艰辛与不得志,以及对叔父的思念和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感慨。诗中提到自己早年求学,虽未冠却已受到叔父的重视,但因家境贫寒,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借贷求学、鼓腹吹篪的场景,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他感叹才华无法得到应有的赏识,只能老死于读书击剑之中,感到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炎凉。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上有九重之青天,下有百尺之黄泥”,形象地表达出社会阶层的差距和自己的无奈。诗人自嘲无法攀附权贵,只能选择归隐,去吴松过渔钓生活。最后,他以主簿这一卑微官职的落寞,以及对侄子阿宜的关心,寄托了对叔父的深深怀念和对自己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体现了晁补之在困境中的自我反思和人生抉择,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