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赖相因依
出处:《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
宋 · 梅尧臣
玉盘叠捧溪女归,鱼鳞作室待水婓。
竹间山鬼入夜啼,古庙久闭谁启扉。
屈原憔悴江之圻,芙蓉木兰托兴微。
贾谊未召绛灌挤,香草嘉禾徒菲菲。
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赖相因依。
竹间山鬼入夜啼,古庙久闭谁启扉。
屈原憔悴江之圻,芙蓉木兰托兴微。
贾谊未召绛灌挤,香草嘉禾徒菲菲。
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赖相因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溪女:溪边的女子。山鬼:传说中的山中精灵。
古庙:古老的庙宇。
扉:门。
屈原:古代楚国诗人。
憔悴:形容面容瘦弱、疲倦。
江之圻:江边。
芙蓉:荷花。
木兰:木兰花,象征高洁。
贾谊:西汉政治家。
绛灌:绛侯周勃和灌婴。
香草嘉禾:比喻美德和优秀人才。
半辞:一句反驳的话。
诃讥:指责和批评。
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
相因依:相互依靠。
翻译
溪边女子捧着玉盘归来,鳞片般的房屋静待水的到来。竹林深处的山鬼夜晚哭泣,古老的庙宇长久关闭,无人开启门扉。
屈原在江边面容憔悴,以芙蓉和木兰寓言表达微弱的希望。
贾谊未被召回,却被权臣绛侯灌婴排挤,美好的品德徒有其表。
他未曾有一句话来反驳批评,国家的风俗幸好依赖于传统支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画面。"玉盘叠捧溪女归"以瑰丽的意象展现女子轻盈地归来,仿佛溪流中的仙女。"鱼鳞作室待水婓"则暗示着竹林深处的简朴居所,静候着主人的到来。
"竹间山鬼入夜啼,古庙久闭谁启扉"营造出一种荒凉与孤寂的氛围,古老的庙宇深锁其中,只有山鬼的夜啼打破寂静。诗人提及屈原和贾谊两位历史人物,屈原在江边憔悴,象征着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贾谊被排挤,暗示了贤才的不幸遭遇。
"香草嘉禾徒菲菲"表达了对美好品德的赞美,然而这些美德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只能独自芬芳。最后,诗人感慨"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赖相因依",意思是尽管没有直接的言辞反驳,但优秀的传统和精神仍在支撑着国家的文化根基。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