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公无国寄钟山,垣屋青松晻霭间
出处:《次昌叔韵》
宋 · 王安石
寄公无国寄钟山,垣屋青松晻霭间。
长以声音为佛事,野风萧飒水潺湲。
长以声音为佛事,野风萧飒水潺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寄:寄居。无国:没有国家。
钟山:指代南京的钟山,这里寓指隐居之地。
垣屋:简陋的房屋。
青松:青翠的松树。
晻霭:昏暗、朦胧。
长:常常。
声音:诵经声。
为:作为。
佛事:佛教的修行活动。
野风:野外的风。
萧飒:形容风声凄凉。
水潺湲:流水潺潺。
翻译
寄居在没有国家的钟山,青松围绕的简陋房屋中他的生活常以诵经声为佛事,野外的风声和流水声相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钟山的高僧形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然物外、心灵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
"寄公无国寄钟山,垣屋青松晻霭间。" 这两句设置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钟山不仅是地理位置,更象征着精神的栖息之所。"垣屋"暗示了僧人的简朴住处,而"青松"则给人以生机勃勃、长存不灭的感觉。
"长以声音为佛事,野风萧飒水潺湲。" 这两句通过对声响的描写,传达了僧人在自然中修行的境界。"声音"指的是念经或是打钟等宗教活动的声音,这些声音与自然界的风和水声融为一体,显示出一种自然与宗教修行相辅相成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淡雅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佛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以及对清静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