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色宜茶灶,仙姿泛酒瓯
出处:《和徐之才浮萍》
宋 · 冯山
潇洒春容静,飘摇水性柔。
根从何处起,身任此生浮。
得地轻依托,随波旋去留。
潢污深不采,溟渤望空悠。
花蕊看还落,蕉心久未抽。
岂知经夜雨,便欲障江流。
晚入吴歌唱,晴邀汉女游。
翠连芳草渡,寒映绿杨楼。
碎剪神工巧,平铺泽国幽。
微躯焉足道,浪迹更谁收。
踏破閒行鹭,冲开暖上鳅。
但能知委顺,何用校稀稠。
谩欲通河汉,宁虞践马牛。
迸从菱芡密,如把芰荷揉。
寂寂苔成阵,纷纷芥作舟。
屈骚遗故事,湛赋壮前猷。
蛙跃沾双股,龟行蔽六眸。
联居如有守,远近亦无求。
别浦千重恨,吟塘万点愁。
生涯随所寓,细域浩难筹。
野色宜茶灶,仙姿泛酒瓯。
清芬传涧沚,馀思满汀洲。
暗与莼丝结,多为荇蒂钩。
岂专嬉雁鹜,自可覆蛟虬。
助赏名园侧,含悽古道周。
纡回差胜梗,汨没尚怜沤。
赴急如趋市,逢枯类转沟。
吉祥兴霸业,美荐格神休。
为爱常青眼,难题几白头。
新篇盈巨轴,牵强岂能侔。
根从何处起,身任此生浮。
得地轻依托,随波旋去留。
潢污深不采,溟渤望空悠。
花蕊看还落,蕉心久未抽。
岂知经夜雨,便欲障江流。
晚入吴歌唱,晴邀汉女游。
翠连芳草渡,寒映绿杨楼。
碎剪神工巧,平铺泽国幽。
微躯焉足道,浪迹更谁收。
踏破閒行鹭,冲开暖上鳅。
但能知委顺,何用校稀稠。
谩欲通河汉,宁虞践马牛。
迸从菱芡密,如把芰荷揉。
寂寂苔成阵,纷纷芥作舟。
屈骚遗故事,湛赋壮前猷。
蛙跃沾双股,龟行蔽六眸。
联居如有守,远近亦无求。
别浦千重恨,吟塘万点愁。
生涯随所寓,细域浩难筹。
野色宜茶灶,仙姿泛酒瓯。
清芬传涧沚,馀思满汀洲。
暗与莼丝结,多为荇蒂钩。
岂专嬉雁鹜,自可覆蛟虬。
助赏名园侧,含悽古道周。
纡回差胜梗,汨没尚怜沤。
赴急如趋市,逢枯类转沟。
吉祥兴霸业,美荐格神休。
为爱常青眼,难题几白头。
新篇盈巨轴,牵强岂能侔。
鉴赏
这首诗以浮萍为题,描绘了浮萍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首句“潇洒春容静,飘摇水性柔”描绘了浮萍在春日的宁静中展现出的优雅姿态,其随风摇曳的姿态如同水性一般柔和。接着,“根从何处起,身任此生浮”则表达了浮萍生命的脆弱与自由,它们似乎没有固定的根系,只是随波逐流,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得地轻依托,随波旋去留”进一步描述了浮萍的生存状态,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适应,既轻盈又灵活。接下来的几句“潢污深不采,溟渤望空悠”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浮萍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其淡然的态度,对未来的展望充满了希望。
“花蕊看还落,蕉心久未抽”描绘了浮萍周围环境的变化,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循环。而“岂知经夜雨,便欲障江流”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浮萍虽小却能影响周围环境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浮萍这一自然界中的微小生命体,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展现其独特的生命力和精神风貌。诗人通过对浮萍的赞美,也表达了对自由、坚韧和适应性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