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虽异托,高烛数同堂
出处:《次韵答龚升璐三首》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孤云虽异托,高烛数同堂。
深浅看浮白,升沉付彼苍。
别来频有寄,欲报不成章。
倘枉山中驾,秋英未乏粮。
深浅看浮白,升沉付彼苍。
别来频有寄,欲报不成章。
倘枉山中驾,秋英未乏粮。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次韵答龚升璐三首(其三)》。诗中以“孤云”与“高烛”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孤云虽异托,高烛数同堂”,以“孤云”比喻自己孤独漂泊的生活状态,而“高烛”则象征着友人龚升璐的光明与温暖。虽然各自身处不同的环境,但如同同处一堂的高烛,彼此之间依然有着深厚的联系和情感交流。
颔联“深浅看浮白,升沉付彼苍”,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人生起伏的淡然态度。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他选择以一种超脱的心态去看待,将一切归于天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豁达。
颈联“别来频有寄,欲报不成章”,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频繁通信,以及在回信时所面临的困难。这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自我反思。
尾联“倘枉山中驾,秋英未乏粮”,则是诗人对友人的邀请,希望友人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来访,共同欣赏秋天的美景,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友情的期待,也蕴含着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陈恭尹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态度的领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学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