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作怀沙赋,明时耻自沈
出处:《酬唐起居前后见寄二首 其一》
唐 · 顾况
愁人空望国,惊鸟不归林。
莫话弹冠事,谁知结袜心。
霜凋树吹断,土蚀剑痕深。
欲作怀沙赋,明时耻自沈。
莫话弹冠事,谁知结袜心。
霜凋树吹断,土蚀剑痕深。
欲作怀沙赋,明时耻自沈。
注释
愁人:忧郁的人。空:徒然。
国:国家。
弹冠:出仕为官。
结袜:比喻志向或忠诚。
霜凋:寒霜使……凋零。
剑痕:剑留下的痕迹。
怀沙赋:《怀沙赋》(屈原作品,表达忠诚与绝望)。
明时:清明的时代。
耻:以……为耻。
沈:沉沦。
翻译
忧愁的人徒然望着远方的国家,受惊的鸟儿不敢飞回树林。别提那些出仕为官的事了,又有谁知道我内心深处的志向呢。
寒霜使树木凋零,风吹过,剑痕更加深刻。
想要效仿屈原写下《怀沙赋》,在清明的时代,我宁可选择坚守,不愿沉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忧愁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念。"愁人空望国,惊鸟不归林"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家国的无限哀思和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慨。"莫话弹冠事,谁知结袜心"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恼,以及他对于别人难以理解其深层情感的无奈。
"霜凋树吹断,土蚀剑痕深"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强化了诗人的哀愁之情。霜凋的树木、被风吹断,以及剑痕深入土中,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往事的难以挽回。
最后,"欲作怀沙赋,明时耻自沈"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创作来抒发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但又感到在明亮的时代中表达这种情感是一种羞愧,因为它与现实的明媚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哀愁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无尽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