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群英济济登庙堂,无复幽人卧空谷。
胡为冠带隐廛市,有似山海遗珠玉。
先生风度与人殊,面如蠙玉仍秃须。
侯门不挂一步脚,厌杀人间呫嗫儒。
蒋陵白下清溪曲,垂柳疏疏数椽屋。
芸窗磊落一万卷,客去自倚风轩读。
秦淮买竹起高楼,兴来酌酒楼上头。
科头举白乱浮客,胡琴羌笛声啾啾。
朋宾自饮还自散,先生醉眠忘早晏。
蒲葵巨扇醉不醒,人定钟阑始知饭。
沉酣本以陶性灵,有时兀坐还惺惺。
屯蒙火足金母啸,卦气白白升黄庭。
看君出处有妙策,为人不迁亦不激。
随时无怪互隐显,意欲不遣人人识。
我作初交沈逸民,卜居遂与先生邻。
雪中长趿东郭履,花下时挂渊明巾。
生平落落人少喜,先生一见便知己。
非因性情酷相似,安得倾倒能如此?
居安食饱即为家,山
林未必强京华。
君不见西湖处士骨已朽,至今惟有寒梅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皇甫文远的隐士形象。诗的开篇描述了皇甫文远从群英荟萃的庙堂退隐,不再栖身于深山幽谷,而是选择在市井之中过着低调的生活,仿佛是山海中的珍宝被遗漏在尘世。诗人赞美他的风度超凡,面容红润且留有秃须,表现出一种超然于世俗的气质。
皇甫文远不轻易涉足权贵之家,对那些琐碎的儒生生活感到厌倦。他在蒋陵附近的清溪边,拥有一座简朴的居所,藏书万卷,独自享受阅读的乐趣。他喜欢在秦淮河畔建高楼,饮酒赏景,有时还会弹奏胡琴羌笛,但又独来独往,醉眠不知早晚。
皇甫文远的隐居生活既陶冶了他的性灵,又保持了清醒的洞察力。他的处世之道既有深思熟虑的策略,又不拘泥于显隐,不愿被人轻易识破。诗人孙蕡与皇甫文远结为好友,两人志趣相投,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知己之感。
诗中提到,尽管皇甫文远选择的是山林生活,但他并不认为这比京城的生活差。诗人以西湖处士为例,暗示即使身处山林,高尚的人格和精神也会永存。整首诗通过描绘皇甫文远的隐士生活,赞扬了他的淡泊名利和独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