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林日射池光动,碎却池中倒影山
出处:《至后入城道中杂兴十首 其一》
宋 · 杨万里
至后寒梅未苦繁,腊前暖蝶已偷还。
隔林日射池光动,碎却池中倒影山。
隔林日射池光动,碎却池中倒影山。
注释
至后:到这个时候。寒梅:寒冷季节的梅花。
未苦繁:还未大量盛开。
腊前:腊月之前。
暖蝶:温暖季节的蝴蝶。
已偷还:已经悄悄归来。
隔林:隔着树林。
日射:阳光照射。
池光:池塘的光影。
动:摇动。
碎却:打破。
倒影山:倒映在水中的山影。
翻译
寒冬时节梅花尚未盛开,腊月之前已有暖蝶飞回。阳光穿过树林照在池面上,水面波动打破池中的倒影之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早春景象。"至后寒梅未苦繁,腊前暖蝶已偷还"两句中,“至后”指的是时序接近尾声,而“寒梅”则是早春的一种花卉,以其坚韧不屈、冰雪聂红著称。诗人通过"未苦繁"四字,描绘出梅花尚未完全开放,仍保留着一些寒冷季节的朴素美感。而“腊前”指的是春分之前,天气转暖之时,“暖蝶”则是随着气候变暖而出现的小蝴蝶。"已偷还"表达了蝴蝶在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自然界的温馨怀抱。
至于下两句“隔林日射池光动,碎却池中倒影山”,则是从视觉和动态角度捕捉水面上的变化。“隔林”意味着阳光穿过树木之间的缝隙,“日射池光动”形象地描绘出阳光透过枝叶,在静谧的池塘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而“碎却池中倒影山”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动态美。水面上的倒影本是完整的山影,但随着微风吹拂,或许是鱼儿跃起,原本平静的水面被打破,山影也随之破碎,这种自然界的小细节,被诗人捕捉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通过对早春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更表达了一种生命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