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曾陪履杖游,遥思墓木已三秋
出处:《览徐养斋见怀毛古庵及小子之作存没感怀和韵》
明 · 唐顺之
早岁曾陪履杖游,遥思墓木已三秋。
美人去后空闻笛,芳草归时独倚楼。
世上玉颜还易老,山中石髓杳难求。
却惭司马频相许,拟向清湖共钓舟。
美人去后空闻笛,芳草归时独倚楼。
世上玉颜还易老,山中石髓杳难求。
却惭司马频相许,拟向清湖共钓舟。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所作,名为《览徐养斋见怀毛古庵及小子之作存没感怀和韵》。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逝去的哀思与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联“早岁曾陪履杖游,遥思墓木已三秋。”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往昔一同出游的情景,如今只能遥想墓木成荫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颔联“美人去后空闻笛,芳草归时独倚楼。”通过“美人”这一意象,象征逝去的友人,诗人独自在归途中倚楼远望,耳边回响着笛声,既是对友人的思念,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颈联“世上玉颜还易老,山中石髓杳难求。”诗人感叹世间美好的事物容易消逝,而隐居山中的珍贵资源也难以寻觅,暗含对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对比思考。
尾联“却惭司马频相许,拟向清湖共钓舟。”诗人自谦地表示,即使司马相如这样的文人雅士也曾多次邀请他一同泛舟湖上,但他却未能如愿,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美好愿望的遗憾。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光、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