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闻之喜击节,心心相照密冲融
著述成书不得已,令人诵习知吾宗。
辞文旨远非外至,一一流出自胸中。
如木有根水有源,敷荣浸渍乃无穷。
此道含灵悉具足,圣人庸人心本同。
如何异见立仁智,百辙千歧碍不同。
寻枝逐派遂忘返,痴儿失路迷西东。
岂无达者为拈出,抉剔众瞽刳群聋。
史侯名堂深意在,眼悬明镜磨青铜。
欲将妙义示当世,岂独用训垂髫童。
我初闻之喜击节,心心相照密冲融。
作诗粉饰虽赘语,要令万古还淳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杲杲:明亮的样子。后学:后辈学生。
愚蒙:无知或未开化。
著述:写作、创作。
诵习:诵读学习。
吾宗:我们的信仰或宗派。
辞文旨远:言辞深奥,含义深远。
敷荣浸渍:繁荣滋长。
含灵:蕴含生命。
庸人:普通人。
异见:不同的意见。
史侯:指有学问的人。
名堂:比喻深意或学问所在。
垂髫童:幼童。
击节:赞赏或赞同。
淳风:淳朴的风气。
翻译
明亮的太阳高挂空中,启发后辈开启智慧著书立说出于无奈,让人诵读理解我们的信仰
文字深远非表面可见,皆源自内心深处
如同树木有根水源,不断繁茂滋润无尽
此道蕴含生命,圣人凡人都有相同本质
为何会有不同的见解阻碍仁智?
追求分支忘记了归途,迷失在各种观点中
难道没有通达之人能揭示真相?
史侯的名堂深藏深意,目光如镜,洞察一切
他想向世人展示深刻道理,并非只为教导孩童
我初次听到时欣喜不已,心灵共鸣,深入骨髓
虽然诗歌修饰繁复,但旨在恢复淳朴风尚
鉴赏
这首宋诗《题史元量芳润堂》是郭印所作,通过对史元量的芳润堂进行描绘,表达了对学问之道的理解和对史侯深意的赞赏。诗人以日出为喻,象征史元量的学识照亮他人,开启后学,"元与后学开愚蒙",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传承的作用。
"著述成书不得已",表明学问的积累并非随意,而是出于对真理的追求和传播。接下来,诗人赞美史侯的学问深厚,其辞章深远,源自内心,如同树木有根、水流有源,生生不息。
"此道含灵悉具足,圣人庸人心本同",强调了人性中的智慧和良知是普遍存在的,但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来发掘。然而,"如何异见立仁智,百辙千歧碍不通",批评了偏离正道、见解分歧的现象,认为这会阻碍人们找到正确的道路。
"寻枝逐派遂忘返,痴儿失路迷西东",进一步批评那些迷失在各种学术分支中的人,失去了根本。诗人期待有"达者"能揭示真谛,拨开迷雾,"史侯名堂深意在,眼悬明镜磨青铜",暗示史侯的学问犹如明镜,可以洞悉真理。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初次听到这些道理时感到欣喜,并希望通过诗歌传播这种淳朴的教诲,"欲将妙义示当世,岂独用训垂髫童",希望不仅教育儿童,也能启发世人回归淳朴的智慧。
整首诗语言流畅,寓理于象,既赞扬了史元量的学问,也表达了对教育和真理追求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