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出幽涧泉,始知山雨歇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声出幽涧泉,始知山雨歇。
湿香入庭户,檐卜花初发。
一丝收钵云,半璧吐岩月。
道人方不眠,清咏自怡悦。
湿香入庭户,檐卜花初发。
一丝收钵云,半璧吐岩月。
道人方不眠,清咏自怡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夜晚山中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感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声出幽涧泉,始知山雨歇。” 开篇即以泉水之声暗示山雨已停,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幽深的山涧中,泉水潺潺,仿佛是大自然最纯净的声音,也预示着外界的喧嚣与纷扰在此刻得到了暂时的平息。
“湿香入庭户,檐卜花初发。” 继续描绘了山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香气,这种香气随着微风飘进了庭院,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檐下的卜花在雨水的滋润下,悄然绽放,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一丝收钵云,半璧吐岩月。” 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夜色的宁静与神秘。一丝轻云被风吹动,仿佛是僧侣手中的钵,轻轻摇曳;而岩石间,半轮明月缓缓升起,照亮了夜空,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诗意。
“道人方不眠,清咏自怡悦。” 最后两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心境。在这样的夜晚,一位道人并未沉睡,而是静静地吟诵着诗歌,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与愉悦。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与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流露,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