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岩壑性,落身名利场
出处:《和江十浮光隐者》
宋 · 韩维
我本岩壑性,落身名利场。
譬如笼中鸟,飞举意不忘。
常恨此世人,与古不相方。
争名塞朝市,养志空岩房。
近闻二三子,卜筑淮山旁。
松柏手自种,夏阴郁苍苍。
晨钓淮上石,暮返林中堂。
琴樽自为乐,过是皆秕糠。
乃知天下士,未易一概量。
好事江夫子,慕之著辞章。
名落尘土间,清风何激扬。
安知后来者,不及董与黄。
譬如笼中鸟,飞举意不忘。
常恨此世人,与古不相方。
争名塞朝市,养志空岩房。
近闻二三子,卜筑淮山旁。
松柏手自种,夏阴郁苍苍。
晨钓淮上石,暮返林中堂。
琴樽自为乐,过是皆秕糠。
乃知天下士,未易一概量。
好事江夫子,慕之著辞章。
名落尘土间,清风何激扬。
安知后来者,不及董与黄。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的《和江十浮光隐者》。诗中,作者以自我为引,表达了对名利场的厌倦和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将自己的性格比喻为岩壑之性,身处繁华的名利世界犹如笼中鸟,虽然被困,但飞翔的心意从未忘却。诗人批评世俗之人追求名利,忽视了与古代贤人的精神契合,而他自己则选择在山林中亲手种植松柏,享受清幽的夏日阴凉,清晨垂钓,傍晚归家,自得其乐。
诗人赞赏江夫子(江十)能够放弃名利,选择隐居生活,并通过诗文表达对他的敬慕。他认为江夫子的行为超越了尘世的名利之争,如同清风一般高洁。最后,诗人感慨,不应轻易评判天下士人,每个都有自己的品行和选择,暗示了对后世可能有更多像董与黄那样的贤士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以及对高尚人格的推崇,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道德修养和自然之美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