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甲子会逢三朔旦,岁星行看两周天全文

甲子会逢三朔旦,岁星行看两周天

出处:《斋日致语口号
宋 · 苏轼
娲皇得道自神仙,金母长生不计年。
甲子会逢三朔旦,岁星行看两周天
消兵渐觉腰无犊,种德方知福有田。
彤管何人书后会,椒花椿颂一时编。

注释

娲皇:女娲,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金母:道教中代表长生不老的女神。
甲子:古代纪年法,六十甲子一轮回。
朔旦:新月出现的日子。
岁星:古人称木星为岁星,代表一年的运行。
消兵:消除战争。
犊:小牛,这里比喻重物。
种德:播种善行。
彤管:红色的笔管,古代用于书写重要文献。
椒花椿颂:椒花和椿树都是长寿的象征,此处可能指长寿诗篇。

翻译

女娲成仙后超凡入圣,金母长寿无法计算年代。
在甲子之年恰逢三次新月,岁星运行即将环绕天空两周。
战争逐渐平息,腰间的武器不再沉重,种下善因才明白福报如田地般丰厚。
谁会在红管上写下未来的聚会,椒花和椿树的颂歌一时编集成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娲皇得道成神仙,金母长生寿命悠长,不再计算年华。诗人通过“甲子会逢三朔旦”表达了对时间流转的观察,以及岁星运行所影响的自然界变化。这不仅是对宇宙秩序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与命运的哲学思考。

在下片,诗人写到“消兵渐觉腰无犊”,可能是在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的变迁。紧接着,“种德方知福有田”则表达了一种积善之道才能获得福报的理念。这两句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层面丰实与安宁的心境。

最后两句“彤管何人书后会,椒花椿颂一时编”则是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向往。彤管可能指代文人墨客,何人书后会暗示着一种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愿景;而椒花椿颂,则是在赞美某种美好的状态或现象,编入诗中以资纪念。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特有的超脱与豁达,以及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