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时车马如相访,不用桃花引水流
出处:《次韵答姚叔烟见赠四首》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吴越山川未阻修,东南谁是仲宣楼。
偶滋兰畹期同气,并缉荷裳好耐秋。
负郭未嫌门是席,坳堂犹可芥为舟。
他时车马如相访,不用桃花引水流。
偶滋兰畹期同气,并缉荷裳好耐秋。
负郭未嫌门是席,坳堂犹可芥为舟。
他时车马如相访,不用桃花引水流。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陈恭尹所作,名为《次韵答姚叔烟见赠四首(其四)》。陈恭尹是明末清初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以诗歌著称,尤其擅长七言律诗。
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赞美。首句“吴越山川未阻修”表达了对吴越地区美丽山水的赞美,暗示了诗人与友人虽相隔遥远,但情感并未因此而减淡。接着,“东南谁是仲宣楼”一句,借用了东汉文学家王粲在荆州建楼以观景的典故,暗喻友人如同王粲一般,拥有高远的视野和深邃的情感。
“偶滋兰畹期同气,并缉荷裳好耐秋”两句,运用了兰花和荷叶的意象,象征友谊的纯洁和持久。兰花象征着高洁和友谊的深厚,荷叶则代表了友情的坚韧不拔,即使在秋天的萧瑟中也能相互扶持。
“负郭未嫌门是席,坳堂犹可芥为舟”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不嫌弃简陋的居所,甚至将门当作坐席,而在低洼的厅堂中,芥菜也能成为船只,寓意友情可以跨越物质的限制,如同船只穿越江河,承载着心灵的交流与沟通。
最后,“他时车马如相访,不用桃花引水流”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期待。诗人想象着未来友人来访的情景,希望不必像寻找桃花源那样费尽周折,直接就能相遇,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向往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