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迹下庭书作字,蜗涎侵壁篆成文
出处:《谒洞庭君庙》
明 · 郭登
停舟一拜洞庭君,古庙荒凉对夕曛。
鸟迹下庭书作字,蜗涎侵壁篆成文。
江通巴峡风涛壮,山过宁陵楚蜀分。
箫鼓不来鸦阵散,满阶黄叶自纷纷。
鸟迹下庭书作字,蜗涎侵壁篆成文。
江通巴峡风涛壮,山过宁陵楚蜀分。
箫鼓不来鸦阵散,满阶黄叶自纷纷。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拜访洞庭君庙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历史与自然的韵味。首句“停舟一拜洞庭君”,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洞庭君庙的敬仰之情,通过“停舟”这一动作,不仅表现了对神灵的虔诚,也暗示了旅途的疲惫与内心的宁静。接着,“古庙荒凉对夕曛”一句,以夕阳映照下的古庙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庄重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流逝。
“鸟迹下庭书作字,蜗涎侵壁篆成文”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鸟迹和蜗涎赋予了书写的能力,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又寓意着时间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江通巴峡风涛壮,山过宁陵楚蜀分”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局部的庙宇景象转向广阔的自然景观,长江奔腾,巴峡风涛壮阔,山脉连绵,楚蜀地域分明,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地理特征,也暗含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寓意深远。
最后,“箫鼓不来鸦阵散,满阶黄叶自纷纷”以静谧的场景收尾,箫鼓声的消失象征着仪式的结束,鸦阵的散去则暗示了生命的轮回。满阶黄叶的景象,既是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与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