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晚来京师,流涕范公葬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东坡千载人,忠义秉孤尚。
幼齐孟博贤,长接韩富行。
嗟晚来京师,流涕范公葬。
登进无他途,召对何直伉。
知人先帝明,欲语声已放。
金莲送夜归,步步增悽怆。
身后万口传,生前一箧谤。
千秋几丙子,此纪独难忘。
好古今陶公,异代同高旷。
张筵拜公辰,设像酬众仰。
万金刊七集,朱本陈新样。
齐翰剔耳图,古趣不可状。
入座多诗人,老辈留三两。
妙迹影西楼,礼罢一一饷。
有带腰弗胜,遥情寄孤唱。
吾师海南来,久病喜无恙。
君劾我休官,二老笑相向。
三年逢都门,未见倒瓶酿。
昔奔两宫丧,一宿翻然飏。
平生抱冰翁,咫尺不相访。
再见巳为棺,三过遂营圹。
劳劳万端忧,偿此一日畅。
愿少留斯须,杯行勿辞让。
晚景最可惜,坡语真无诳。
幼齐孟博贤,长接韩富行。
嗟晚来京师,流涕范公葬。
登进无他途,召对何直伉。
知人先帝明,欲语声已放。
金莲送夜归,步步增悽怆。
身后万口传,生前一箧谤。
千秋几丙子,此纪独难忘。
好古今陶公,异代同高旷。
张筵拜公辰,设像酬众仰。
万金刊七集,朱本陈新样。
齐翰剔耳图,古趣不可状。
入座多诗人,老辈留三两。
妙迹影西楼,礼罢一一饷。
有带腰弗胜,遥情寄孤唱。
吾师海南来,久病喜无恙。
君劾我休官,二老笑相向。
三年逢都门,未见倒瓶酿。
昔奔两宫丧,一宿翻然飏。
平生抱冰翁,咫尺不相访。
再见巳为棺,三过遂营圹。
劳劳万端忧,偿此一日畅。
愿少留斯须,杯行勿辞让。
晚景最可惜,坡语真无诳。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陈曾寿所作,名为《陶斋尚书作东坡生日宴集同人节庵师会张文襄公之葬亦来京师》。诗中表达了对宋代文学家苏轼(东坡)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生平事迹的感慨。
诗的开头赞扬了苏轼的忠诚与正义,提到他年轻时与孟博、韩、富等贤士交往,后在京城为官,对范仲淹的去世深感悲痛。接着描述了苏轼在朝廷中的地位和遭遇,以及他与先帝的关系。诗中还提到了苏轼的文学成就,如“金莲送夜归”比喻其作品的光芒,以及“万金刊七集”赞扬其著作的广泛流传。
诗中也反映了苏轼生前后的评价差异,以及人们对他的怀念与赞誉。最后部分提到与苏轼同时代或后世的文人聚会,共同纪念苏轼的生日,并表达对苏轼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深远影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苏轼人格魅力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