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放灯恰好月朦胧,佛事惟求幻与空全文

放灯恰好月朦胧,佛事惟求幻与空

出处:《海幢寺放水灯
明 · 梁以壮
放灯恰好月朦胧,佛事惟求幻与空
两岸芙蓉开在水,一声杨柳静无风。
远当星影相衡白,习见鱼心不怯红。
池底劫灰如可忏,何妨长照大江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海幢寺放水灯时的宁静与祥和之景。首句“放灯恰好月朦胧”,以月色朦胧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接着,“佛事惟求幻与空”一句,点明了放灯活动的宗教意义,表达了对虚幻与空灵境界的追求。

“两岸芙蓉开在水,一声杨柳静无风”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水中的芙蓉与岸边的杨柳,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静谧,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超脱的宁静之中。

“远当星影相衡白,习见鱼心不怯红”则将视角拉远,描绘了远处星空与近处池水的对比,以及鱼儿面对红色景象的平静反应,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宁静。

最后,“池底劫灰如可忏,何妨长照大江中”两句,借由池底的劫灰(象征过往的苦难或罪孽)与大江的永恒之光,表达了对过去罪孽的忏悔与对未来光明的期待,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永恒的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放灯仪式及其周围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对清净、和谐与永恒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