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罢致身已碧落,众雏争先见头角
出处:《己亥正月二日送李伯和提干归豫章》
宋 · 杨万里
伯和来自西山西,西山爽气在睫眉。
胸中八索贮奇古,笔下九河走风雨。
君不见李家人物它家无,老蚌一产俱明珠。
郎罢致身已碧落,众雏争先见头角。
伯珍魁名北斗傍,仲简插脚鸳鹭行。
如何伯也袖两手,却去外台作宾友。
荆溪病守鬓星星,一见乡人双眼明。
白云飞处忽心动,不堪折柳还相送。
我自为客仍送君,梅边雪里正新春。
还家灯火更青简,给札兰台未渠晚。
胸中八索贮奇古,笔下九河走风雨。
君不见李家人物它家无,老蚌一产俱明珠。
郎罢致身已碧落,众雏争先见头角。
伯珍魁名北斗傍,仲简插脚鸳鹭行。
如何伯也袖两手,却去外台作宾友。
荆溪病守鬓星星,一见乡人双眼明。
白云飞处忽心动,不堪折柳还相送。
我自为客仍送君,梅边雪里正新春。
还家灯火更青简,给札兰台未渠晚。
注释
伯和:人名。西山:地名。
爽气:清爽的气息。
八索:比喻丰富的学识。
李家人物:杰出人才。
明珠:比喻珍贵的才能。
碧落:天空或死亡。
头角:才华初露。
魁名:显赫的名声。
北斗:星宿名,象征尊贵。
仲简:人名。
鸳鹭行:比喻高雅的行列。
袖两手:无所作为。
外台:朝廷。
荆溪病守:形容年迈体弱。
鬓星星:两鬓斑白。
白云飞处:象征远方。
心:情感。
灯火:夜晚的照明。
兰台:古代官署名。
翻译
伯和从西山来,西山的清爽气息拂面。他胸中藏着奇异古韵,笔下流淌着风雨般的豪情。
你可曾见过李家人物的独特,就像老蚌孕育出的明珠。
他功成名就后已归天,后辈们争相崭露头角。
伯珍如北斗般名声显赫,仲简则跻身于高雅之列。
为何伯和空有才华,却要去朝廷做宾客朋友。
荆溪病守,两鬓斑白,但见到乡人眼神明亮。
看到白云飘过,心中忽然触动,不忍折柳相送。
我虽为客,仍要送你远行,正值梅开雪落的新春。
回到家中,灯火阑珊,书信传递到兰台尚早。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题目为《己亥正月二日送李伯和提干归豫章》。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李伯和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本人的文学才华和个人品格。
首先,“伯和来自西山西,西山爽气在睫眉”两句描绘出李伯和从西山归来的形象,通过“西山爽气”来渲染其清新脱俗的个性特点。“胸中八索贮奇古,笔下九河走风雨”则形容李伯和的学识渊博和文笔生花,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文学造诣给予极高评价。
接着,“君不见李家人物它家无,老蚌一产俱明珠”通过比喻,强调了李伯和的才华如同珍珠一般罕见。紧接着“郎罢致身已碧落,众雏争先见头角”则描写了李伯和在仕途上的成就和他所获得的地位。
诗中的“伯珍魁名北斗傍,仲简插脚鸳鹭行”表明了诗人对朋友名字的赞美,同时也映射出李伯和在仕途上如同星辰般闪耀。紧接而后的“如何伯也袖两手,却去外台作宾友”则是诗人对李伯和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
下一段“荆溪病守鬓星星,一见乡人双眼明”表现了诗人在等待朋友归来的焦急心情,哪怕只是听闻乡人的消息,也能让他感到欣慰。紧接着,“白云飞处忽心动,不堪折柳还相送”则表达出诗人对李伯和的依依不舍之情。
最后,“我自为客仍送君,梅边雪里正新春”是诗人在寒冷的冬日中送别的情景描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末句“我还家灯火更青简,给札兰台未渠晚”则表达了诗人对李伯和离去后自己的寂寞之情,以及期待再次相见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长的情感,展示了古代士人之间的情谊与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是一篇别具情致且文采飞扬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