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台畔一分袂,扬子江头三换春
出处:《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 其二》
宋 · 王令
太学齑盐共苦辛,寒窗笔砚日相亲。
梁王台畔一分袂,扬子江头三换春。
箧里黄金须买酒,鬓边白发解欺人。
穷通得丧谁能定,况是男儿有此身。
梁王台畔一分袂,扬子江头三换春。
箧里黄金须买酒,鬓边白发解欺人。
穷通得丧谁能定,况是男儿有此身。
注释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齑盐:粗食,形容生活清贫。
亲:亲近,此处指日常相伴。
梁王台:历史上的地名,可能象征着权势或地位。
扬子江:长江下游一段的别称。
换春:度过一个春季。
箧:箱子。
黄金:财富的象征。
买酒:用财富换取享受。
鬓边:鬓角,指头发。
欺人:令人惊觉,此处指白发催人老。
穷通:穷困和显达。
得丧:得到和失去。
定:确定,预知。
此身:自己的身体,代指人生。
翻译
在太学中研读,生活清苦艰辛,每天与笔墨相伴。分别时在梁王台边,转眼间已度过三个春天在扬子江头。
箱中的黄金要用来买酒,鬓边的白发却在提醒时光匆匆。
人生的穷困显达难以预料,更何况我们男子汉都有这样的命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太学的刻苦学习生活,以及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受和坚定的决心。
"太学齑盐共苦辛,寒窗笔砚日相亲。"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与同窗们一起在国子监(太学)里吃着咸咸的食物,共同承受着学习的艰辛,每天面对的是冰冷的窗户和笔砚,从而形容了刻苦攻读的生活。
"梁王台畔一分袂,扬子江头三换春。" 这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梁王台边上,春天的气息只是轻轻地一份;而在扬子江畔,则见证了春天三次的更迭。这里借景抒情,表现了时间的流失和岁月的变迁。
"箧里黄金须买酒,鬓边白发解欺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困境以及年华易逝的无奈。尽管有钱可以买酒享乐,但头上的白发却是掩饰不了的岁月痕迹。
"穷通得丧谁能定,况是男儿有此身。"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未来命运的迷茫和坚定的决心。在世事无常、贫富荣辱难以预料的情况下,只要自己还有这份身体,就应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整首诗通过对太学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时光的珍惜,以及面对未来的坚定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