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中秋月,空馀一炷香
出处:《经栖白旧院二首 其一》
唐 · 贯休
竺卿何处去,触目尽凄凉。
不见中秋月,空馀一炷香。
残花飘暮雨,枯叶盖啼螀。
谁礼新坟塔,萧条渭水傍。
不见中秋月,空馀一炷香。
残花飘暮雨,枯叶盖啼螀。
谁礼新坟塔,萧条渭水傍。
注释
竺卿: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触目:映入眼帘。
凄凉:冷清、悲凉。
中秋月:象征团圆和思念的满月。
空馀:只剩下。
一炷香:一支点燃的香,常用于祭祀或怀念。
残花:凋谢的花朵。
暮雨:傍晚的雨。
啼螀:蝉鸣。
新坟塔:新建的坟墓上的塔,可能表示有人去世。
萧条:荒凉、冷清。
渭水傍:渭河的岸边。
翻译
竺卿你去了哪里,眼前的一切都充满凄凉。看不见中秋的明月,只剩下一支香烟袅袅上升。
凋零的花朵在傍晚的雨中飘落,枯黄的树叶覆盖着蝉鸣声。
又有谁会在渭水边的荒凉之地祭拜新坟的塔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萧条的秋季景象,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失落事物的感慨。"竺卿何处去,触目尽凄凉"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不舍,同时也强调了一种无处寻觅的茫然感。"不见中秋月,空馀一炷香"则透露出对传统节日的怀念,以及那种独自守着往昔情愫的孤独。
"残花飘暮雨,枯叶盖啼螀"这一句通过残花与枯叶的形象,强化了秋天的凄凉气氛,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生命力逐渐消逝的意境。"谁礼新坟塔,萧条渭水傍"则描绘出一种荒废与孤寂的情景,新坟塔可能是诗人亲友的葬身之地,而没有人去拜祭,只有萧瑟的风声和静默的河水陪伴,这种场景增添了整首诗的哀伤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生命消亡以及个人孤独无援的深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