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古人禄仕所不免,意在全身近于智全文

古人禄仕所不免,意在全身近于智

出处:《沈汤辅隐轩诗
宋 · 王之道
小隐山林大朝市,夫子命轩良有意。
仕途捷径固无取,泉石膏肓亦犹次。
不知朝隐谁得之,我恐曼倩为近似。
公卿百执各有职,岂容妄隐但充位。
古人禄仕所不免,意在全身近于智
庄周梅福此其流,吏隐之名可无愧。
沈君有弟今休文,咳唾成章数千字。
耻从举子事进取,逸韵高情寓吟醉。
乃兄宦达方强仕,翠竹停鸾想风致。
君侯才业伯仲间,退以求名名亦遂。
方今尧舜理四海,岩穴弹冠求自试。
朝廷既治群吏肃,何处堪为隐者地。
不如市隐最得策,大胜山林自憔悴。
花源缭绕转红绿,竹洞深沉入幽邃。
我闻此风颇健羡,图成未可日月冀。
他时傥作江西游,兄曰能来访予季。

注释

夫子:古代尊称,指有学问的老师。
仕途:做官的道路。
梅福:汉代隐士。
吏隐:在官府中保持隐士的生活态度。
休文:沈君的弟弟,这里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举子: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岩穴弹冠:比喻隐士出仕。
图成:实现理想或计划。
季:排行最小的兄弟。

翻译

小隐于山林,大处投身于都市,夫子安排车轩,显然有所深意。
官场捷径不可取,即使对隐居之人也略逊一筹。
朝隐之境无人能及,我恐怕只有像曼倩那样才接近。
公卿百官各有职责,怎能随意隐居,只占位不做事。
古人做官也是常事,隐居是为了保全自身,近乎明智。
如庄周、梅福般,这是隐士的一种流派,吏隐之名无愧于心。
沈君有个才华横溢的弟弟,文章千字如唾手可得。
他耻于追求科举功名,诗酒吟咏中寄托高雅之情。
他的兄长官运亨通,仕途正盛,想象他在翠竹间风采。
您的才学与兄长相当,退而求名,名声也随之而来。
如今尧舜治理天下,隐士也期待出仕一展抱负。
朝廷秩序井然,哪里还是隐居之地,市隐更显智慧。
市井之中也有美景,胜过山林的孤独憔悴。
花源竹洞如画卷,引人向往,但我期待的是现实中的成就。
若有机会去江西游历,希望兄长能来访我。
兄长,那时你能否来访,是我最大的期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沈汤辅隐轩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借古人庄周隐居梅福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高脱俗、不愿意投身于官场争斗的心境。

首句“小隐山林大朝市,夫子命轩良有意”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朝政的淡然态度。接着,“仕途捷径固无取,泉石膏肓亦犹次”表明诗人对仕途的清醒认识,不愿走寻常路。

“不知朝隐谁得之,我恐曼倩为近似”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寻找合适的隐居地所持有的犹豫态度,担心难以找到真正适宜自己的隐逸之所。随后,“公卿百执各有职,岂容妄隐但充位”强调了对官职的责任感和不愿仅仅做表面文章。

“古人禄仕所不免,意在全身近于智”是诗人对于古代贤士选择仕途时的理解,他们旨在保持个人的完整与智慧。紧接着,“庄周梅福此其流,吏隐之名可无愧”则借用庄子隐居梅福山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隐逸理想。

“沈君有弟今休文,咳唾成章数千字”可能是对某位学者或诗人的赞誉,其创作力惊人。而“耻从举子事进取,逸韵高情寓吟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通过科举仕途的不屑,以及他们对于高洁情操和文学创作的追求。

“乃兄宦达方强仕,翠竹停鸾想风致”可能是对兄弟或同僚在官场上的成功而感慨。紧接着,“君侯才业伯仲间,退以求名名亦遂”则表明诗人对于那些隐居之士的尊重和向往,他们通过文学创作来实现个人声誉。

“方今尧舜理四海,岩穴弹冠求自试”可能是对现实政治环境的一种比喻,或者是对古代圣王治世的怀念。紧接着,“朝廷既治群吏肃,何处堪为隐者地”则表达了在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中,寻找隐居之所的困难。

最后,“不如市隐最得策,大胜山林自憔悴。花源缭绕转红绿,竹洞深沉入幽邃。我闻此风颇健羡,图成未可日月冀。”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渴望。而“他时傥作江西游,兄曰能来访予季”则是对未来某个时刻可能进行的一次旅行计划,或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层层叠加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以及对于官场和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