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还乡惟有梦,青云当路岂无媒
出处:《秋晚登宪陵台》
元 · 杨云鹏
落日荒陵百尺台,登临高兴亦悠哉。
泰山云尽千峰出,汶水霜晴一雁来。
白发还乡惟有梦,青云当路岂无媒。
布衣谁识新丰客,独对秋风酒一杯。
泰山云尽千峰出,汶水霜晴一雁来。
白发还乡惟有梦,青云当路岂无媒。
布衣谁识新丰客,独对秋风酒一杯。
鉴赏
这首《秋晚登宪陵台》由元代诗人杨云鹏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
首联“落日荒陵百尺台,登临高兴亦悠哉”,开篇即以夕阳下的荒陵百尺台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悠远的氛围,登高望远的诗人内心充满了闲适与愉悦。
颔联“泰山云尽千峰出,汶水霜晴一雁来”,进一步展开画面,泰山上的云雾散去,千峰显露,汶水在霜后的晴空下显得格外清澈,一只大雁自远方飞来,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季节的特征,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颈联“白发还乡惟有梦,青云当路岂无媒”,诗人以“白发”自喻,表达了年华已逝、归乡却只能在梦中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仕途的无奈与渴望。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个人的渺小与外界的广阔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尾联“布衣谁识新丰客,独对秋风酒一杯”,诗人以“布衣”自谦,表示自己虽是平民之身,却如同新丰的客子一样,孤独地面对着秋风,借酒浇愁。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也暗示了他内心的不甘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执着。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