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必行万里,亦不愿读万卷书
愿为茅山十日客,山僧坐列群仙图。
大风扬旗出天阙,小峰万马争奔趋。
俄顷波涛忽破碎,木末飞上金毕逋。
青书昼驰坛室静,玉鞭夜击闻传呼。
去年独宿丹井下,天风拂地迎麻姑。
今年许入玉柱洞,谁遣旅食随樯乌。
怀人吊古夜寂寞,寒江落月号猩鼯。
祖龙埋金王气歇,梁宫晋苑沈烟芜。
想见云龙映朝日,山中宰相良非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开篇“人生不必行万里,亦不愿读万卷书”,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追求的反思,认为真正的智慧和生活体验不在于行走的里程或读书的数量,而在于内心的感悟与体验。
接着,“愿为茅山十日客,山僧坐列群仙图”则展现了诗人对茅山这一道教圣地的向往,希望能在其中短暂居住,与山中的僧侣共度时光,仿佛置身于神仙的世界之中。这种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大风扬旗出天阙,小峰万马争奔趋”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大风中旗帜飘扬,仿佛引领着千军万马般的小山峰向前奔跑,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和动态美。
“俄顷波涛忽破碎,木末飞上金毕逋”则通过波涛的破碎和金毕逋(一种鸟名)的飞翔,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变化无常的人生。
“青书昼驰坛室静,玉鞭夜击闻传呼”描述了白天文书在寂静的坛室中快速传递,夜晚则有玉鞭的响声伴随着传呼之声,既体现了古代官府的运作效率,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去年独宿丹井下,天风拂地迎麻姑”回忆了去年独自在丹井下的经历,感受到天风的轻拂,仿佛受到了神仙麻姑的迎接,表达了诗人对神秘力量的敬畏与向往。
“今年许入玉柱洞,谁遣旅食随樯乌”则叙述了今年有机会进入玉柱洞,却只能像随风飘荡的船只一样,表达了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怀人吊古夜寂寞,寒江落月号猩鼯”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寂寞,寒江上的月色与远处猩鼯的叫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深邃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当前处境的感慨。
“祖龙埋金王气歇,梁宫晋苑沈烟芜”通过历史遗迹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与对现今衰败的感慨,暗示了世事无常的主题。
“想见云龙映朝日,山中宰相良非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物的想象,希望能在云龙映照的朝日中见到山中的宰相,认为这样的理想并非空谈,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社会公正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