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泉疏雨下高林,此夕天涯感慨心
出处:《平越分司夜坐雨不绝》
明 · 朱应登
鸣泉疏雨下高林,此夕天涯感慨心。
箐洞夷獠行处有,边城鼓角坐来深。
堂空风入传虚警,山坼云开散积阴。
谩引壶觞看剑佩,壮怀依旧未销沈。
箐洞夷獠行处有,边城鼓角坐来深。
堂空风入传虚警,山坼云开散积阴。
谩引壶觞看剑佩,壮怀依旧未销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平越分司处,雨声不断,诗人独坐所引发的复杂情感与思考。首句“鸣泉疏雨下高林”以清脆的泉水声和稀疏的雨滴描绘出宁静而略带寂寥的自然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此夕天涯感慨心”直接点明了诗人此刻内心的感慨,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广阔的天地之中,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孤独感。
“箐洞夷獠行处有,边城鼓角坐来深”两句,通过描述边疆之地的景象,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慨。夷獠的活动、边城的鼓角声,都暗示着战争与动荡的存在,使诗人的内心更加沉重。同时,这些元素也象征着国家的边防与安全问题,增加了诗作的社会意义。
“堂空风入传虚警,山坼云开散积阴”则转而描写室内的情景,空荡的厅堂中,风吹过似乎带来了虚假的警报,而山峰裂开,云层散去,象征着外界的动荡与变化。这两句通过对比室内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忧虑与反思。
最后,“谩引壶觞看剑佩,壮怀依旧未销沈”表达了诗人试图借酒浇愁,但心中的壮志豪情并未因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消沉。这里的“剑佩”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守与追求,即使面对困难与挑战,依然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面对复杂社会环境时的感慨与思考,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体现了明代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