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招手疑有无,月下吹箫真仿佛
出处:《谢元不伐寄灵岩七诗用梅圣俞韵》
宋 · 周紫芝
灵岩胜绝天下稀,开凿乃自太古出。
山名初岂有显晦,胜处要须诗黼黻。
自从梅老登列仙,尤物谁怜久埋没。
具茨笔力扛九鼎,坐遣清诗入山骨。
据龟食蛤谁与游,绛节云车到仙窟。
云间招手疑有无,月下吹箫真仿佛。
飞云杳蔼风吹香,翠润空濛雨垂湿。
谁从洞口看金书,想对神清时独立。
我家灵岩山脚底,识面何由恍如失。
虽无幽梦到三山,尚有明珠容什袭。
山名初岂有显晦,胜处要须诗黼黻。
自从梅老登列仙,尤物谁怜久埋没。
具茨笔力扛九鼎,坐遣清诗入山骨。
据龟食蛤谁与游,绛节云车到仙窟。
云间招手疑有无,月下吹箫真仿佛。
飞云杳蔼风吹香,翠润空濛雨垂湿。
谁从洞口看金书,想对神清时独立。
我家灵岩山脚底,识面何由恍如失。
虽无幽梦到三山,尚有明珠容什袭。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名为《谢元不伐寄灵岩七诗用梅圣俞韵》。诗中描绘了灵岩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山川之美与人文之韵的交融。
诗的开头即以“灵岩胜绝天下稀”点明灵岩山的非凡之处,接着描述了山的开凿历史,强调其自太古以来的独特地位。随后,诗人通过“山名初岂有显晦,胜处要须诗黼黻”表达了对灵岩山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相互辉映的赞美。
诗中特别提到了梅老(梅圣俞)与灵岩山的关联,以及具茨笔力的扛鼎之力,使得清诗融入山骨之中,进一步凸显了灵岩山的文化价值。接着,诗人通过“据龟食蛤谁与游,绛节云车到仙窟”描绘了一幅神秘而超凡脱俗的景象,仿佛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云间招手疑有无,月下吹箫真仿佛”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氛围,使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灵岩山的神秘魅力。而“飞云杳霭风吹香,翠润空濛雨垂湿”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灵岩山的自然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云雾缭绕、翠绿湿润的仙境之中。
最后,“谁从洞口看金书,想对神清时独立”表达了对灵岩山深处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精神,同时也暗示了对灵岩山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与尊重。“我家灵岩山脚底,识面何由恍如失”则抒发了诗人对灵岩山的深厚情感,即使身处山脚下,也仿佛迷失在了那份难以言喻的感动之中。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灵岩山的自然美景,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通过对灵岩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