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蓝田山卜居
唐 · 白居易
脱置腰下组,摆落心中尘。
行歌望山去,意似归乡人。
朝蹋玉峰下,暮寻蓝水滨。
拟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
本性便山寺,应须旁悟真。
行歌望山去,意似归乡人。
朝蹋玉峰下,暮寻蓝水滨。
拟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
本性便山寺,应须旁悟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腰下组:古代官员的腰带,象征官职。心中尘:内心的烦恼或世俗的纷扰。
行歌:边走边唱歌。
玉峰:美丽的山峰。
蓝水:清澈的河流,此处可能为地名。
幽僻:僻静,隐蔽。
疏慵身:懒散,无拘无束的身体或性格。
山寺:指远离尘世的寺庙,常与修行、悟道相关。
悟真:领悟人生的真理或佛法的真谛。
翻译
解下身上的官印束带,抛开心中的烦忧。边走边唱歌向山中去,心情仿佛像是归乡的游子。
早晨在玉峰脚下行走,傍晚又来到蓝水边游玩。
打算寻找一个幽静偏僻的地方,安置我这懒散倦怠的身体。
我本性就喜欢山寺,应该在那里能领悟到真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脱置腰下组,摆落心中尘"表达了诗人放下世俗的羁绊,抛弃内心的烦恼。"行歌望山去,意似归乡人"则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如同归乡的人般充满期待。
接着的两句"朝蹋玉峰下,暮寻蓝水滨"描绘了诗人在山水间徜徉的情景,早晨踏足玉洁的山峰,傍晚时分沿着清澈的蓝水寻找安歇之地。这些自然景象不仅是外在环境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拟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偏远的地方,让自己的身体得到休息。"本性便山寺,应须旁悟真"这两句诗强调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统一,意味着通过接近自然来认知生命的真谛。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精神自由和内在宁静生活的追求。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脱俗,充分展现了白居易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