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去恋双树,何由穷一乘
开门对西岳,石壁青棱层。
竹径厚苍苔,松门盘紫藤。
长廊列古画,高殿悬孤灯。
五月山雨热,三峰火云蒸。
侧闻樵人言,深谷犹积冰。
久愿寻此山,至今嗟未能。
谪官忽东走,王程苦相仍。
欲去恋双树,何由穷一乘。
月轮吐山郭,夜色空清澄。
注释
野寺:荒僻的寺庙。聊:暂时。
解鞍:卸下马鞍,指休息。
法华僧:修行《法华经》的僧侣。
开门:庙门朝向。
西岳:华山,五岳之一。
石壁:陡峭的山崖。
青棱层:形容石壁颜色青绿、层次分明。
竹径:竹林中的小路。
厚:多,此处指覆盖厚实。
苍苔:青苔。
松门:松树环绕的大门。
盘:缠绕。
长廊:寺庙中的走廊。
古画:古代的壁画。
高殿:大殿,高位的殿堂。
孤灯:单独悬挂的灯。
五月:夏季的第五个月份。
山雨热:山中雨季带有的湿热。
三峰:可能指华山的三大主峰。
火云蒸:形容热气上升如火云。
侧闻:旁听,无意中听到。
樵人:砍柴的人。
深谷:幽深的山谷。
积冰:堆积的冰雪。
久愿:长久以来的愿望。
寻此山:探访这座山。
嗟未能:叹息未能实现。
谪官:被贬谪的官员,这里指作者自己。
东走:向东行进。
王程:朝廷的行程或差事。
苦相仍:连续不断,感到苦恼。
恋双树:依恋双树寺,可能指留恋此地的景致或修行环境。
何由:怎能,如何。
一乘:佛教术语,指最高最圆满的佛法教义。
月轮:圆月。
吐:升起,出现。
山郭:山城,指山脚下的城镇。
空清澄:空旷、清澈而宁静。
翻译
在荒野寺庙暂且解下马鞍,偶然遇见修行《法华经》的僧人。庙门正对着西岳华山,石壁如同青色的棱层般陡峭。
竹林小径上覆盖着厚厚的苍苔,松木大门缠绕着紫色的藤蔓。
长长的走廊展示着古老的壁画,高高的大殿上悬挂着孤独的油灯。
五月份山中雨水带着暑气,三座山峰间热气如火云升腾。
旁边听到砍柴人的话说,深深的山谷里还堆积着冰雪。
我长久以来就希望能探寻这座山,直到现在还在叹息未能成行。
被贬谪的官员忽然向东奔走,朝廷的差事苦于接连不断。
想要离开却又依恋着这双树寺,如何才能彻底领悟佛法真谛呢?
月亮从山城上升起,夜晚的景色变得清澈而宁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野外偶遇一座佛教寺庙,并在那里遇见了一个法华宗派的僧侣。诗中的意境分为几个层次:
开篇,"野寺聊解鞍,偶见法华僧"直接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旅人在野外的一座寺庙前停下了马匹,并遇到了专修《法华经》的僧侣。这里传递了一种远离尘世、寻求精神寄托的氛围。
接着,"开门对西岳,石壁青棱层"描绘了寺庙所面向的是雄伟的山峰,而寺墙则是由一层层的青石砌成,表现出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这里的“西岳”可能指华山,增添了一份壮丽和神圣。
在"竹径厚苍苔,松门盘紫藤"中,诗人通过对寺内环境的细腻描写,如浓密的苔藓覆盖的小路、曲折缭绕的紫藤与古老的松木构成的门扉,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
"长廊列古画,高殿悬孤灯"则是对寺内建筑和装饰的一番描摹,通过长长的走廊上陈列着古代绘画,以及高耸殿堂中挂着的孤独油灯,展现了这座寺庙的历史沉淀与宗教气息。
"五月山雨热,三峰火云蒸"转而描写自然景观,其中“五月”表明季节,而“山雨热”则表现出夏日山中的湿热气候。"三峰火云蒸"形象生动,可能是指山中因热气蒸腾而形成的云雾。
随后,"侧闻樵人言,深谷犹积冰"通过旁听樵夫的话,揭示了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这座寺庙所在的深谷之中依然保有着冬日的寒冷和积雪,显示出山区气候的多样性。
诗人接着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久愿寻此山,至今嗟未能"。这反映出了诗人的向往和无奈,他长期以来都想要探访这座山中寺庙,但直到现在也未能如愿。
而在最后几句中,"谪官忽东走,王程苦相仍。欲去恋双树,何由穷一乘"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因为被贬官而不得不离开,同时对这里的景色依依不舍。"月轮吐山郭,夜色空清澄"则描绘出夜晚时分,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山谷,而夜空格外宁静清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庙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个既有壮丽山势,又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