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丹砂藏石室,何当芹曝献彤廷
明 · 陈建
一编资治敢沽名,忧国忧时不尽情。
岂有丹砂藏石室,何当芹曝献彤廷。
禄粮通变宗藩利,兵律昭宣岭海清。
勿讶杞人空抱虑,经纶应不负生平。
岂有丹砂藏石室,何当芹曝献彤廷。
禄粮通变宗藩利,兵律昭宣岭海清。
勿讶杞人空抱虑,经纶应不负生平。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建对都御史林念堂宗藩奏疏和御史陈青田大征檄文的感怀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的深沉忧虑与热切期盼。
首联“一编资治敢沽名,忧国忧时不尽情”,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以著书立说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的决心,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无法完全表达。
颔联“岂有丹砂藏石室,何当芹曝献彤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隐居山林的丹砂,渴望有一天能像芹菜一样在朝廷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国家贡献智慧。
颈联“禄粮通变宗藩利,兵律昭宣岭海清”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的具体建议,主张通过灵活的政策调整(禄粮通变)来促进宗藩的利益,同时强调军事法律(兵律)的明确与执行,以确保边疆地区的安宁。
尾联“勿讶杞人空抱虑,经纶应不负生平”则以“杞人忧天”的典故自喻,表明自己虽担忧国家未来,但坚信自己的智慧与努力不会辜负一生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其希望通过著述为国家带来和平与繁荣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