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川百里如掌平,閒田满眼人得耕
出处:《高门关》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高门关头霜树老,细路千山万山绕。
乱馀村落不见人,雪霰霏霏暗清晓。
莘川百里如掌平,閒田满眼人得耕。
山中树艺亦不恶,谁遣多田知姓名。
许李申杨竟何得?只今惟有石滩声。
乱馀村落不见人,雪霰霏霏暗清晓。
莘川百里如掌平,閒田满眼人得耕。
山中树艺亦不恶,谁遣多田知姓名。
许李申杨竟何得?只今惟有石滩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壮美的边塞景象。首句“高门关头霜树老”,以“霜树老”三字勾勒出边关的荒凉与岁月的沧桑,霜冻使得树木失去了生机,仿佛是时间的痕迹在自然界的体现。接着,“细路千山万山绕”一句,通过“千山万山”的反复强调,展现了边关地形的险峻和复杂,同时也暗示了行路之艰难。
“乱馀村落不见人,雪霰霏霏暗清晓”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边关的荒寂与寒冷。战乱之后的村落空无一人,只有雪花和冰粒在清晨的微光中飘落,将世界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肃杀的氛围。
“莘川百里如掌平,闲田满眼人得耕”两句,笔锋一转,描绘了一片广阔的平川,虽然战乱过后,土地荒芜,但仍有农人在辛勤耕作,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希望。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隐含着对人类生命力的颂扬。
“山中树艺亦不恶,谁遣多田知姓名”两句,诗人对山中农事的描述充满了感慨。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人们依然能够利用有限的土地进行耕种,这种自给自足的精神令人敬佩。同时,诗人也提出了一个疑问:“谁遣多田知姓名”,似乎在思考,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平凡的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下来,又是什么让他们默默无闻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最后,“许李申杨竟何得,只今惟有石滩声”两句,以许、李、申、杨等古代名将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当前边关的平静与安宁,只有石滩上的流水声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沉寂。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边关从战乱到和平的转变,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性光辉与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