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人但如鹳鸣垤,咫尺存亡隔千里
出处:《采石亭观浪》
宋 · 郭祥正
洞庭秋高北风起,怒浪排空日光眯。
坐见雪山飞从物外来,地轴天关恐将圮。
移沙裂石失浦溆,群龙呀牙鲸掉尾。
舟人但如鹳鸣垤,咫尺存亡隔千里。
嗟哉至柔物,澒洞安可当。
大禹没已久,巨浸谁为防。
须臾风收浪亦静,嫦娥洗月添寒光。
湘妃妙曲鼓未彻,汨罗之魄云徜徉。
而今君臣正相乐,法弊一一新更张。
监司精明郡县肃,国无忠愤惟循良。
洞庭怪变自出没,回首天边归雁行。
坐见雪山飞从物外来,地轴天关恐将圮。
移沙裂石失浦溆,群龙呀牙鲸掉尾。
舟人但如鹳鸣垤,咫尺存亡隔千里。
嗟哉至柔物,澒洞安可当。
大禹没已久,巨浸谁为防。
须臾风收浪亦静,嫦娥洗月添寒光。
湘妃妙曲鼓未彻,汨罗之魄云徜徉。
而今君臣正相乐,法弊一一新更张。
监司精明郡县肃,国无忠愤惟循良。
洞庭怪变自出没,回首天边归雁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在秋日北风的吹拂下,波涛汹涌,日光被遮蔽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力量的震撼与威严,通过“雪山飞”、“地轴天关恐将圮”等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怒浪排空的场景。
接着,诗人转向对舟人的描述,“舟人但如鹳鸣垤”,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在狂风巨浪中的无助与恐惧,与“咫尺存亡隔千里”的情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预测性。
诗中运用了“至柔物”这一概念,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看似微小却能抵御强大力量的生物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人类自身力量的反思。通过“大禹没已久,巨浸谁为防”的提问,诗人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治理水患能力的担忧。
随着风势渐收,浪静月明,诗人又引入了神话元素,借“嫦娥洗月添寒光”和“湘妃妙曲鼓未彻,汨罗之魄云徜徉”来增添画面的神秘与美感。最后,诗人转向现实,提到君臣之间的和谐与国家治理的改进,以及地方官员的精明与正直,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肯定与希望。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变幻,也蕴含了对历史、人性及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与深邃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