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卒行惭松下道,伶童声涴涧中泉
出处:《简刘竹东》
明 · 程敏政
东风日日绮罗筵,失结诗家冷淡缘。
呵卒行惭松下道,伶童声涴涧中泉。
沙鸥野鸟浑相避,岸草汀花亦自怜。
孤负湖山好春色,向君思觅卧游篇。
呵卒行惭松下道,伶童声涴涧中泉。
沙鸥野鸟浑相避,岸草汀花亦自怜。
孤负湖山好春色,向君思觅卧游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程敏政的《简刘竹东》描绘了一幅春天湖山景色的画面。首句“东风日日绮罗筵”,以东风比喻春风吹拂,如同每日盛宴般繁华,但诗人却感到与文人墨客间的疏离,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对诗酒风月生活的向往。“失结诗家冷淡缘”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融入文人圈子的遗憾。
接下来,“呵卒行惭松下道,伶童声涴涧中泉”两句,通过对比自己的行为与自然环境,流露出诗人对清静生活的渴望。他自感惭愧,无法像松树一样自在地生活在山林小道,伶童的嬉笑声甚至都似乎玷污了山涧的清澈泉水。
“沙鸥野鸟浑相避,岸草汀花亦自怜”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的心境,连沙鸥野鸟都避开他,花草也似乎在自怜之中。这种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落寞和对自然美景无人欣赏的感慨。
最后,“孤负湖山好春色,向君思觅卧游篇”直抒胸臆,诗人承认自己辜负了这湖光山色的美好春景,希望能向朋友刘竹东倾诉,寻找一篇能表达这种心境的闲适诗篇,以寄托他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世隔绝、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历程,展现了明代士人的文人情怀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