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顷失所历,变灭随东流
出处:《次韵陈季陵记梦》
宋 · 陈棣
夜閒得安寝,方期万事休。
那知清梦中,蚁穴有胜游。
朝把南柯麾,暮猎龟山头。
停杯犹未举,俯仰二十秋。
等为幻缘缚,名实或相浮。
邯郸囊中枕,径渡竹叶舟。
俄顷失所历,变灭随东流。
游仙岂神交,因想理或不。
至人本无梦,偶梦非谬悠。
乃知一念熟,寤寐欻何求。
子建赋感甄,空贻方策羞。
何当破诸妄,自足销沉忧。
政使对痴人,言之亦寡尤。
那知清梦中,蚁穴有胜游。
朝把南柯麾,暮猎龟山头。
停杯犹未举,俯仰二十秋。
等为幻缘缚,名实或相浮。
邯郸囊中枕,径渡竹叶舟。
俄顷失所历,变灭随东流。
游仙岂神交,因想理或不。
至人本无梦,偶梦非谬悠。
乃知一念熟,寤寐欻何求。
子建赋感甄,空贻方策羞。
何当破诸妄,自足销沉忧。
政使对痴人,言之亦寡尤。
注释
安寝:安睡。清梦:清幽的梦境。
蚁穴:比喻微小的事物或境遇。
南柯:南柯一梦,比喻虚幻的梦境。
龟山:泛指山头。
俯仰: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幻缘:虚幻的缘分或际遇。
名实:名声和实际。
邯郸:典故,指梦境。
径渡:直接渡过,此处指梦境中的穿越。
至人:道德极高的人。
子建:曹植的字。
感甄:曹植的《感甄赋》,表达对甄后(虚构人物)的思念。
方策:策略,此处指解决问题的方法。
政使:即使,纵然。
痴人:愚笨的人,这里指听者。
翻译
夜晚闲适得以安睡,只期待万事都能了结。谁知在梦境中,蚂蚁窝也有奇妙的游历。
早晨指挥南柯一梦,傍晚又在龟山狩猎。
酒杯还未举起,已过去二十个春秋。
同样被梦幻缘分束缚,名声与实质或许相互漂浮。
如同邯郸梦中的枕头,乘竹叶舟直渡虚无。
转眼间忘记经历的一切,变化消逝如江水流淌。
仙游并非神灵交往,只是思考道理的一种可能。
至高的人本无梦,偶尔入梦也非荒谬。
由此得知,念头一旦清晰,无论是醒是睡都不再有所求。
曹植的《感甄赋》徒增感慨,空留下策略的羞愧。
何时能打破这些虚妄,才能消除内心的忧虑。
即使是对着傻子说话,至少少了许多烦恼。
鉴赏
这首宋诗《次韵陈季陵记梦》是陈棣的作品,诗人以梦境为题材,表达了对人生虚幻与真实、梦境与现实关系的思考。首句“夜闲得安寝,方期万事休”描绘了诗人夜晚宁静,期待摆脱世事困扰的心态。然而,“那知清梦中,蚁穴有胜游”却揭示出在梦中仍有奇妙的探索,如同蚂蚁巢穴般隐秘而有趣。
接下来,诗人通过“朝把南柯麾,暮猎龟山头”形象地描述了梦境中的活动,早晨指挥南柯,傍晚则在龟山狩猎,展现了梦境的奇幻。然而,“停杯犹未举,俯仰二十秋”又暗示了时间在梦中流逝之快,仿佛一瞬间已过去多年。
诗人进一步反思,“等为幻缘缚,名实或相浮”,认为梦境与现实皆为幻象,名利之追求可能如梦幻泡影。他借用“邯郸囊中枕,径渡竹叶舟”的典故,表达梦境的短暂易逝,转瞬即逝后难以追寻。
最后,诗人提出“至人本无梦,偶梦非谬悠”,认为真正的超凡之人不会被梦境所困,偶尔的梦境并非荒谬,反而揭示了一念之间的深刻。他借此领悟到,无论醒时还是梦中,都应去除妄念,达到内心的平静。“子建赋感甄,空贻方策羞”引用曹植的典故,感叹自己如曹植般因梦境而有所感触,但并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整首诗以梦境为引,探讨了人生的虚实和心灵的解脱,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