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君抛我,愚者我抛君
出处:《诗三百三首 其二十五》
唐 · 寒山
智者君抛我,愚者我抛君。
非愚亦非智,从此断相闻。
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云。
焉能拱口手,端坐鬓纷纷。
非愚亦非智,从此断相闻。
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云。
焉能拱口手,端坐鬓纷纷。
注释
智者:指有智慧的人。君:古代对人的尊称,这里指对方。
抛:抛弃。
愚者:指愚笨的人。
断相闻:断绝了相互的消息往来。
入夜:夜晚来临。
歌:歌唱。
明月:明亮的月亮。
侵晨:清晨。
舞:舞蹈。
白云:象征着超脱尘世。
焉能:怎能。
拱口手:双手抱拳,表示无奈或恭敬。
端坐:正襟危坐。
鬓纷纷:形容头发斑白。
翻译
智者弃我去,愚者我离他。既非愚也不算智,从此不再有联系。
夜晚歌唱明月,清晨起舞于白云间。
怎能只静坐,任白发丛生。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智与愚、世间纷争的超然态度。"智者君抛我,愚者我抛君"两句,意味着在智慧和愚昧面前,主体与他者的关系可以随时转换,强调了这种关系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非愚亦非智,从此断相闻"则表明诗人对于这种智愚之争持有一种超脱的态度,不再介入其中。这里的“从此断相闻”,意味着与世间的纷争告别,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接下来的两句"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云"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情景。夜晚唱歌赞美清澈的月亮,早晨起舞于飘逸的白云之上,这是对自由和超脱物外境界的一种追求。
最后两句"焉能拱口手,端坐鬓纷纷"则展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诗人能够安然地盘腿而坐,头发散乱,却依旧保持着内心的清净,这是对禅定境界的一种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智愚关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的超脱,以及对自然和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