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抑调中恨,凄清弦外心
出处:《赋得起坐弹鸣琴》
明 · 李孙宸
夜静群动息,悠然百感侵。
我怀无所托,揽衣调素琴。
掩抑调中恨,凄清弦外心。
松风时扣户,错讶到知音。
我怀无所托,揽衣调素琴。
掩抑调中恨,凄清弦外心。
松风时扣户,错讶到知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静谧之时,诗人内心百感交集的情境。通过“夜静群动息”,诗人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在这一刻得到了暂时的平息。接着,“悠然百感侵”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些情感在寂静之中愈发强烈,仿佛是夜的静谧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思绪。
“我怀无所托,揽衣调素琴”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寻求心灵寄托的过程。他试图通过调琴来寻找内心的平静,琴声成为了他情感的出口。接下来的“掩抑调中恨,凄清弦外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琴声中蕴含着对某种遗憾或不满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又超越了琴声本身,渗透到了更深层次的心灵世界。
最后,“松风时扣户,错讶到知音”以自然界的松风与诗人内心的呼唤形成呼应,似乎在暗示着知音的出现。这里的“知音”不仅指实际存在的朋友,更象征着能够理解诗人内心世界的人或事物。诗人惊喜地发现,即使是在这寂静的夜晚,也有人能感受到他的情感,这给予了他莫大的慰藉和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静谧环境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在孤独中寻求自我理解与共鸣的深刻主题。诗中的音乐元素不仅作为情感的载体,也成为连接诗人与外界、与自己内心世界的桥梁,表达了人在面对复杂情感时的普遍体验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