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全文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出处:《拟古诗八首
南北朝 · 鲍照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馀劲,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注释

幽并:古代北方地区,此指代尚武之地。
重骑射:重视骑马与射箭的技艺。
少年:此处指年轻人。
驰逐:快速奔跑,追逐。
毡带:用毛毡制成的腰带。
鞬:弓袋。
象弧:象牙装饰的弓, 强调弓的精美与威力。
雕服:雕有图案的箭囊或衣服,此处可能特指箭囊。
兽肥:动物因春天食物充足而肥壮。
春草短:春天草木初生,显得较矮。
飞鞚:形容马跑得非常快,鞚为马勒。
平陆:平坦的陆地。
朝游:早晨游玩。
雁门:古代北方边塞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暮还:傍晚返回。
楼烦:古地名,在今山西省北部,也是边塞要地。
石梁:形容箭矢坚硬如石,或指箭矢的力量。
馀劲:剩余的力量,这里指箭的穿透力。
惊雀:被惊飞的鸟雀。
无全目:眼睛被射瞎,形容箭法精准。
汉虏:汉族与外族(如匈奴)。
未和:没有和平相处。
边城:边境的城市。
翻覆:时局动荡,变化无常。
留我:给我留下。
一白羽:一支白色的箭,象征武力或军事才能。
将以:准备用来。
分虎竹:分担军权,虎竹比喻军事命令或官职。

翻译

在幽并之地重视骑马射箭,少年们热爱快速驰骋。
腰间系着两条弓袋,象牙装饰的强弓插在雕花的箭囊中。
春草虽短,野兽却因之肥壮,飞驰的马跨越广阔的平原。
早晨在雁门山上游玩,晚上则回到楼烦住宿。
射出的箭力度强劲,连飞鸟都被射瞎了眼睛。
汉与外虏的关系尚未和睦,边疆城市局势常变。
留下我一支白羽箭,准备将来分担军令重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武士的英姿飒爽和边塞生活的粗犷与危险。开篇“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两句,勾勒出一位年轻将军在边疆的英勇形象,他热爱马背上的征战生活,充满了对冒险和挑战的渴望。接下来的“毡带佩双鞨,象弧插雕服”则展现了武士的装扮,既有民族特色,又透露出一种不畏艰难的豪迈气概。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写出了春天草地上战马奔驰的情景,生动传达了边塞军人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环境的亲近感。紧接着,“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则描绘了一日行军与夜宿营寨的军旅生活,其中“雁门”可能指代边关要隘,显示了战士们早出晚归、戍守边疆的辛勤。

然而,“石梁有馀劲,惊雀无全目”两句却透露出战争的残酷和生灵的苦难。诗中的“馀劲”可能是指弓箭留下的伤痕,而“惊雀”则形象地表达了战乱中生命的脆弱。

最后,“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反映出当时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与战争,这种冲突导致边疆地区动荡不安,而“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则是诗人表达的一种愿望,或许是在战乱中寻求一种精神寄托或是一份安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战争、勇气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民族冲突的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