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荒草墓,冤鬼泣松扉
出处:《周参政惠书唁及亡儿开二首 其二》
宋 · 李石
取士平轩鉴,吾儿死布衣。
招魂荒草墓,冤鬼泣松扉。
推挽无遗力,挤排已觉非。
存亡佩陈谊,舍此更谁归。
招魂荒草墓,冤鬼泣松扉。
推挽无遗力,挤排已觉非。
存亡佩陈谊,舍此更谁归。
注释
取士:选拔人才。平轩:公正如镜。
布衣:平民百姓。
招魂:召唤亡者的灵魂。
荒草墓:荒芜的坟墓。
松扉:松木门。
推挽:尽力挽救。
非:不妥当。
存亡:生死。
陈谊:旧有的忠诚和友谊。
翻译
选拔人才公正如平镜,我的儿子却穿着布衣去世。在荒凉的草丛中招魂,冤屈的鬼魂在松木门边哭泣。
我竭尽全力推挽,却发现这样做已经不对。
坚守生死之谊,除了这条路,还能去哪里寻找归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名为《周参政惠书唁及亡儿开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悲痛和怀念之情的挽歌。
“取士平轩鉴,吾儿死布衣。”这里诗人用“取士”指代自己考取功名,而“平轩鉴”则是古时车轼旁的一种装饰物,用以比喻仕途的艰难。接下来的“吾儿死布衣”,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去孩子的深切哀思,孩子如同普通百姓所穿的布衣一样平凡而短暂。
“招魂荒草墓,冤鬼泣松扉。”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荒凉的墓地前招唤亡儿灵魂的情景,“冤鬼”指的是含冤而死的人,或可理解为在世时不被理解或遭遇不幸之人。这里的“泣松扉”,则是借用古代传说,树木能感应到亡灵的哀伤,从而流泪。
“推挽无遗力,挤排已觉非。”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悲痛,他尽其所能去安抚亡儿的在天之灵,然而这种努力和安排在现实中显得如此渺小和不真实。
“存亡佩陈谊,舍此更谁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珍视与怀念,以及面对生死无常时的无奈。诗人将这种哀思深植于心,不再寻找其他寄托之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亡儿的哀悼和墓地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悲痛与对逝去生命的无尽怀念。其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出古代士人面对个人悲剧时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