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香炉不得往,个中元有小庐山
出处:《秋日登鸣玉亭》
宋 · 谢薖
山路秋阳何赫赫,山亭凄冷多秋色。
岂惟醒耳玉淙琤,照眼光寒如练白。
旧闻瀑布垂云间,恍疑银河堕天关。
西望香炉不得往,个中元有小庐山。
岂惟醒耳玉淙琤,照眼光寒如练白。
旧闻瀑布垂云间,恍疑银河堕天关。
西望香炉不得往,个中元有小庐山。
鉴赏
这首《秋日登鸣玉亭》由宋代诗人谢薖所作,描绘了秋天登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哲思。
首句“山路秋阳何赫赫”,以热烈的秋阳反衬山路的宁静,阳光的炽热与山路的清凉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接着,“山亭凄冷多秋色”一句,将视线转向山亭,通过“凄冷”二字,不仅描绘了山亭的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状态,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岂惟醒耳玉淙琤,照眼光寒如练白。”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玉淙琤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而“照眼光寒如练白”则通过光线的描述,展现了山中静谧而又清冷的景象,给人一种纯净而深邃的感受。
“旧闻瀑布垂云间,恍疑银河堕天关。”这两句将视线转向瀑布,诗人想象瀑布如同天上的银河坠落人间,既是对瀑布壮观景象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想象。
最后,“西望香炉不得往,个中元有小庐山。”诗人表达了对无法亲临香炉峰的遗憾,但又意识到在心中已有了小庐山的存在,这种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满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心灵的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登山所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