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筠应惜裁龙笛,霜锸还惊断马鞭
宋 · 李至
疏篱簇簇湘江畔,翠美森森淇水边。
争似移归深院里,真同画向后堂前。
粉筠应惜裁龙笛,霜锸还惊断马鞭。
不是多情谁解爱,手栽吟绕溉新泉。
争似移归深院里,真同画向后堂前。
粉筠应惜裁龙笛,霜锸还惊断马鞭。
不是多情谁解爱,手栽吟绕溉新泉。
注释
疏篱:稀疏的篱笆。簇簇:密集的样子。
湘江:长江支流,湖南省的名河。
淇水:古代河流,源自河南省。
深院:庭院深处。
画向:如同画卷展示。
粉筠:指白竹或白玉般的竹子。
龙笛:古代的一种竹制乐器。
霜锸:霜雪覆盖的铁锹。
马鞭:马的缰绳,这里比喻工具。
多情:深情或有情感的人。
新泉:新开凿的泉水。
翻译
稀疏的篱笆环绕湘江岸,淇水边翠绿繁茂一片。哪比得过移植到深深的庭院,如同画卷挂在后堂前。
洁白如玉的竹笛恐怕会惋惜被裁,冰冷的铁锹可能会惊断马鞭。
若非深情之人谁能理解这爱意,亲手栽种并吟诗灌溉新泉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诗人通过对湘江畔和淇水边疏篱与森林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疏篱簇簇”、“翠美森森”等用词,不仅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物,还传达了一种生长旺盛的生命力。
在诗的中间部分,“争似移归深院里,真同画向后堂前”,诗人通过对比和想象,将自然景观与庭园美景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争似”和“真同”强调了这种追求不仅是外在的欣赏,更是一种内心的共鸣。
接下来的两句“粉筠应惜裁龙笛,霜锸还惊断马鞭”,则通过对竹子和冰冷天气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与感受。这里的“粉筠”和“霜锸”形象生动,既展示了诗人的细腻笔触,也揭示了季节变换带来的生灵情感。
最后两句“不是多情谁解爱,手栽吟绕溉新泉”,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美好的珍惜。诗人通过自问,强调了对生活中每一份美好都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珍视。这也反映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生活和情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也透露出诗人内在的情感世界。通过对景物的观察,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追求,以及对生活中点滴美好都能给予深刻体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