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无不动,乍起旋迷盲
进贤宰相事,首举讲官良。
妙选十二辈,刘侯何卬卬。
燕坐抱冰翁,独许侯文章。
深心纪纲地,讽议回肝肠。
称叹不去口,手抚霜髯长。
哀哉元祐政,朝露事不常。
阴壬遂渐进,群儿揽天纲。
张公起抗争,呕血去堂堂。
啁啾见孤凤,百忧瘏一吭。
处人骨肉间,苦口非激扬。
至诚无不动,乍起旋迷盲。
我时数周旋,相对忧旁皇。
但言臣力竭,无药回膏肓。
天地猝翻覆,流言破斧斨。
掩袂出国门,无状徒自伤。
终始义不负,此志日月光。
幽幽东海庐,读书穴匡床。
龙潜自成德,天意方微茫。
披图感往事,北望涕浪浪。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名为《题刘幼云先生潜庐读书图》。诗中描绘了对刘幼云先生在隐居之地潜心读书场景的赞美与感慨。
首句“我皇即位初,辅导资贤王”似乎在暗示刘先生在新皇登基之初,便以贤能之士的身份辅佐,为国家的治理贡献智慧。接着,“进贤宰相事,首举讲官良”则赞扬刘先生推荐贤才,重视教育,为国家选拔优秀官员。
“妙选十二辈,刘侯何卬卬”表明刘先生在选拔人才方面眼光独到,所选之人皆为杰出之士。“燕坐抱冰翁,独许侯文章”则通过比喻,形容刘先生在静坐之时,内心如冰般坚定,却独独欣赏刘侯的文章才华。
“深心纪纲地,讽议回肝肠”表达了刘先生在国家治理上深谋远虑,其谏言能触动人心。“称叹不去口,手抚霜髯长”描绘了人们对刘先生的敬仰之情,即使在年老之时,仍精神矍铄。
然而,“哀哉元祐政,朝露事不常”转折点出现,暗示好景不长,政治风云变幻莫测。“阴壬遂渐进,群儿揽天纲”描述了奸佞逐渐得势,小人窃取权力。“张公起抗争,呕血去堂堂”则提到有人站出来反抗,但最终因力量悬殊而被迫离开。
“啁啾见孤凤,百忧瘏一吭”形象地描绘了在众多小人的围攻下,正直之士孤立无援,内心充满忧虑。“处人骨肉间,苦口非激扬”说明正直之士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以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非激烈对抗。
“至诚无不动,乍起旋迷盲”表达了真诚的力量能够感动人心,但在混乱中容易迷失方向。“我时数周旋,相对忧旁皇”则是诗人回忆自己与刘先生交往时的担忧与困惑。“但言臣力竭,无药回膏肓”表示尽管尽力,但面对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天地猝翻覆,流言破斧斨”形容局势急剧变化,谣言四起,如同利斧劈开。“掩袂出国门,无状徒自伤”描述了人们在动荡中离散,感到无助和悲伤。“终始义不负,此志日月光”强调了坚守道义的重要性,其精神如同日月一般永恒。
最后,“幽幽东海庐,读书穴匡床”描绘了刘先生在东海边的隐居之所,继续潜心读书。“龙潜自成德,天意方微茫”比喻刘先生虽隐居,但其道德修养仍在不断增长,天意尚未明朗。“披图感往事,北望涕浪浪”表达了诗人回顾历史,感怀往事,北望时泪流满面。
整首诗通过对刘幼云先生在隐居生活中的读书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其品德、才能和坚守道义精神的赞美,展现了对这位贤者的深深敬仰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忧虑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