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月无灯夜自明,模糊何啻瓦沟平
出处:《记雪三首 其三》
宋 · 张镃
无月无灯夜自明,模糊何啻瓦沟平。
不拖藜杖高桥去,那得金龙背上行。
不拖藜杖高桥去,那得金龙背上行。
注释
无月:没有月亮。无灯:没有灯光。
夜自明:夜晚自然明亮。
模糊:视线模糊。
何啻:岂止,如同。
瓦沟平:瓦沟看起来像平地。
拖藜杖:拄着藜杖。
高桥:高高的桥。
去:离开。
那得:怎能。
金龙背:比喻陡峭或难行的地方,如山脊。
上行:行走。
翻译
夜晚没有月亮也没有灯光,却依然明亮如常。视线模糊,连瓦沟都仿佛变得平坦无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镃的《记雪三首》中的第三首。从这四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一个静谧而宁静的夜晚,对着洁白的雪景发出了自己的感慨。
"无月无灯夜自明" 表现了雪后的世界异常明亮,尽管没有月光和灯火,但因为积雪反射的作用,整个夜空变得格外明亮。这里诗人捕捉到了自然界中一个罕见而又美丽的景象。
接着"模糊何啻瓦沟平" 描述了大地在厚重的雪覆盖下变得平坦无比,一切凸凹不平之处都被厚雪掩盖。这里“模糊”一词恰到好处,形容了雪后的景物轮廓变得不再清晰。
第三句"不拖藜杖高桥去" 是诗人表达自己不愿意走在积雪覆盖的道路上,而是选择了较为安全可行的高桥。这一行为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尊重与顺应,避免践踏雪地。
最后"那得金龙背上行" 则是一种夸张和想象。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愿望,如果能像传说中乘坐金龙一样,那么在这样的洁白世界中漫步将是何等的享受。这也暗示着诗人的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静谧而又纯净的画面,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对超凡脱俗境界追求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