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永劫兮垂无垠
出处:《赞佛下》
明 · 释宗泐
猗正体兮住灵山。
顺世间兮处泥洹。
双林白兮浩漫漫。
天人忧兮发长叹。
香楼成兮架宝棺。
火光煜兮设利繁。
应躯谢兮声教存。
崇遗范兮集法言。
化周流兮亘五天。
后千祀兮来真丹。
道无为兮妙莫论。
显幽利兮神明完。
资世治兮辅化源。
善以劝兮恶以悛。
佩圣谟兮矢弗谖。
愿永劫兮垂无垠。
顺世间兮处泥洹。
双林白兮浩漫漫。
天人忧兮发长叹。
香楼成兮架宝棺。
火光煜兮设利繁。
应躯谢兮声教存。
崇遗范兮集法言。
化周流兮亘五天。
后千祀兮来真丹。
道无为兮妙莫论。
显幽利兮神明完。
资世治兮辅化源。
善以劝兮恶以悛。
佩圣谟兮矢弗谖。
愿永劫兮垂无垠。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宗泐所作的《赞佛下》。诗中描绘了佛陀在灵山讲法的情景,以及其对世间众生的深远影响。诗人通过“猗正体兮住灵山。顺世间兮处泥洹。”表达了佛陀超凡脱俗,同时又顺应世间,最终达到涅槃境界的非凡形象。
“双林白兮浩漫漫。天人忧兮发长叹。”描绘了佛陀在双林讲法时,天人因领悟佛法而发出的赞叹与感慨。接着,“香楼成兮架宝棺。火光煜兮设利繁。”描述了佛陀圆寂后,人们为其建造香楼,安放宝棺,并燃起火光,布满繁星般的灯火,以示哀悼与纪念。
“应躯谢兮声教存。崇遗范兮集法言。”表明佛陀虽然离世,但其教诲和精神依然存在,成为后世遵循的典范。最后,“化周流兮亘五天。后千祀兮来真丹。”指出佛陀的教化遍布宇宙,影响深远,直到千年后,仍有真正的信徒追随其道。
整首诗通过对佛陀事迹的赞美,展现了佛教对世间众生的深远影响,以及佛陀精神的永恒价值。诗人以庄重的笔触,表达了对佛陀智慧与慈悲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