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缗莫惜买归去,晴窗泼墨浮烟斜
移得良田白兔耕,笔花万丈栖鸲鹆。
娲天擦手湿云浓,秦皇鞭痕疑向东。
硁然不数未央瓦,神仙都下狞龙宫。
探来片片皆奇宝,虫头蚀断红霞老。
寒气呵蒸平涌泉,火痣如烘温不燥。
羚羊峡口琢磨家,自言蕉叶胜梅花。
千缗莫惜买归去,晴窗泼墨浮烟斜。
鉴赏
这首《端溪采砚歌》描绘了采砚的过程与砚石之美,充满了想象与浪漫色彩。开篇以“矞云摇根走深谷”起笔,生动地描绘了砚石所在之地的神秘与深邃,仿佛云雾在山谷间飘动,暗示着砚石的珍贵与难以寻觅。接着,“岩父冲冲凿瑶玉”,形象地展现了采石者的艰辛与技艺,他们如同在瑶池中挖掘美玉一般,将砚石从深谷之中开采出来。
“移得良田白兔耕,笔花万丈栖鸲鹆”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砚石比作被白兔耕种的良田,笔花则象征着文人的才华,栖息于其上的鸲鹆(即八哥)则是文人雅士的象征,进一步强调了砚石对于文人创作的重要性。
“娲天擦手湿云浓,秦皇鞭痕疑向东”这两句则通过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赋予砚石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娲天擦手湿云浓,暗示了砚石的形成过程与天地之间的联系;秦皇鞭痕疑向东,则借秦始皇的鞭打之迹,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与对权力的敬畏。
“硁然不数未央瓦,神仙都下狞龙宫”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砚石的独特价值与非凡之处,它不仅不是普通的瓦片,更胜过龙宫中的珍宝,暗示了砚石的稀有与珍贵。
“探来片片皆奇宝,虫头蚀断红霞老”描述了砚石的质地与色泽,每一片都像是奇珍异宝,虫头的侵蚀痕迹仿佛是时间的印记,让红霞般的颜色更加深沉与古老。
“寒气呵蒸平涌泉,火痣如烘温不燥”则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表现了砚石的质地与温度特性,即使在寒冷中也能释放出温暖的气息,如同火痣般温暖而不燥热。
最后,“羚羊峡口琢磨家,自言蕉叶胜梅花”两句,将采石者比喻为羚羊峡口的琢磨家,他们以精湛的技艺雕琢砚石,使其展现出如同芭蕉叶胜过梅花的独特魅力,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比喻,不仅赞美了砚石的美丽与价值,也寄托了对文人雅士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