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门前信马过,莫将尘土涴烟萝
出处:《游功德寺次朝文韵二首》
明 · 吴俨
野寺门前信马过,莫将尘土涴烟萝。
云蒙山顶晴犹雨,月浸潭心水不波。
青杏子垂珠蓓蕾,紫藤花发锦曼陀。
诗人兴在留衣外,石壁新题不厌多。
云蒙山顶晴犹雨,月浸潭心水不波。
青杏子垂珠蓓蕾,紫藤花发锦曼陀。
诗人兴在留衣外,石壁新题不厌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功德寺游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首句“野寺门前信马过”,以轻松自在的笔触,展现了作者随意漫步于山野间的情景,仿佛是大自然的隐士,与世无争,悠然自得。
“莫将尘土涴烟萝”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珍视和保护意识,希望保持自然界的纯净,避免人为的污染破坏,体现出一种朴素的生态观念。
接下来,“云蒙山顶晴犹雨,月浸潭心水不波”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峰在晴朗天气中仍似有雨的景象,以及月光倒映在潭水中,水面平静如镜的画面。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奇妙,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青杏子垂珠蓓蕾,紫藤花发锦曼陀”则转向对植物的细腻观察,青杏挂满枝头,如同珍珠般的蓓蕾,紫藤花开,如同织锦般绚烂。这些生动的描写,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蕴含了对生命成长与变化的感悟。
最后,“诗人兴在留衣外,石壁新题不厌多”两句,表达了作者创作灵感的源泉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景物,更在于内心的情感与思考。石壁上的新题,象征着作者不断探索与表达的欲望,不厌其多,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人文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