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辞帝里,归路指禅林
出处:《送妙明规长老》
宋 · 王随
振衣辞帝里,归路指禅林。
胜地江山寺,澄明水月心。
卸帆烟浦近,鸣磬夜船深。
到喜清凉境,门开松桂阴。
胜地江山寺,澄明水月心。
卸帆烟浦近,鸣磬夜船深。
到喜清凉境,门开松桂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帝里:都城。禅林:禅修的寺庙。
胜地:优美的地方。
澄明:清澈明亮。
水月心:比喻心境如水月般宁静。
卸帆:解开船帆。
烟浦:烟雾笼罩的水边。
鸣磬:敲击木鱼。
夜船深:深夜的船只。
清凉境:清静的环境。
松桂阴:松树和桂树形成的阴凉。
翻译
我挥别都城,指向那座禅意的山林。美好的地方,江山寺中,心灵如水月般清澈。
在靠近烟雾缭绕的港口解开船帆,夜晚的钟声在深沉的船舱回荡。
抵达欢喜的清凉之地,只见松桂树下的门户敞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随所作,名为《送妙明规长老》。诗中描绘了一位僧人的归隐之境,语言简洁而意境幽深。
“振衣辞帝里,归路指禅林。”开篇两句,便设定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诗人以“振衣”来形容僧人离去时的庄重与肃穆,而“帝里”则隐含着对尘世的超然。接下来的“归路指禅林”,则点出了僧人的归宿之地,是一个充满禅意的地方。
“胜地江山寺,澄明水月心。”在这里,“胜地”二字形容的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的“江山寺”坐落其间,更显得宁静而神秘。而“澄明水月心”则透露出僧人内心的清净与宁静,仿佛连自然界的清澈之水和明亮之月都能映照出他那澄澈的心灵。
“卸帆烟浦近,鸣磬夜船深。”随后,诗人描绘了一种归途的景象。帆船渐进至烟雾缭绕的小港,那里可能是僧人的下一站;而“鸣磬夜船深”则营造出一种夜晚的宁静与孤独之感,似乎时间在这里也变得缓慢和悠长。
“到喜清凉境,门开松桂阴。”诗尾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到达后的愉悦。僧人到达目的地后,心中充满了喜悦,那里的自然环境也是清凉宜人的。而“门开松桂阴”则是对归宿之所的细腻描写,仿佛那里的门轻轻打开,就有清新的桂花香气和柔和的树荫迎面扑来。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归隐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王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笔法,将这种境界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