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论还丹诀,金炉久已灰
出处:《游紫泽观》
宋 · 胡仲弓
地偏尘不到,俗客可曾来。
写帖云侵砚,朝真风满台。
兰荒根有蠹,梅古树生苔。
莫论还丹诀,金炉久已灰。
写帖云侵砚,朝真风满台。
兰荒根有蠹,梅古树生苔。
莫论还丹诀,金炉久已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地偏:偏远之地。尘不到:没有尘土。
俗客:世俗的访客。
曾:曾经。
写帖:写字作画。
云侵砚:云气浸湿砚台。
朝真:早晨的真理,指清新之气。
风满台:满台清风。
兰荒:荒芜的兰花。
根有蠹:根部生虫。
梅古树:古老的梅树。
生苔:长出青苔。
还丹诀:长生不老的秘诀。
金炉:炼丹的金炉。
久已灰:早已成为灰烬。
翻译
这里偏僻尘土不至,世俗的客人是否曾经造访过。研磨墨水的云气浸润着砚台,早晨的清风吹拂着书案。
兰花丛中根部生虫,古老的梅树上长满了青苔。
不必谈论长生不老的秘诀,炼丹的金炉早已化为灰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的《游紫泽观》,描绘了远离尘嚣的隐逸环境。首句“地偏尘不到”展现了紫泽观所处的偏远位置,不受世俗纷扰,环境清静。次句“俗客可曾来”进一步强调了此处的清幽,暗示只有雅士方能涉足。
中间两联通过细节描绘增强画面感:“写帖云侵砚”,想象书写时云气缭绕,仿佛连砚台都被云雾浸染,增添了神秘与超凡的氛围;“朝真风满台”,则写早晨清风吹拂,充满生机,暗示观中供奉的神像或仙真受到崇敬。
后两句“兰荒根有蠹,梅古树生苔”描绘了兰花因无人照料而荒芜,根部生虫,古梅树上布满青苔,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沧桑,也暗含了诗人对人迹罕至的感慨。
最后以“莫论还丹诀,金炉久已灰”作结,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炼长生不老之术的淡泊态度,暗示即使追求仙丹秘法,但现实中的金炉早已废弃,反映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寓情于景,流露出诗人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