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手栽数寸碧,声挟风雨今连云
出处:《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
宋 · 黄庭坚
王师学琴三十年,响如清夜落涧泉。
满堂洗尽筝琶耳,请师停手恐断弦。
神人传书道人命,死生贵贱如看镜。
晚知直语触憎嫌,深藏幽寺听钟磬。
有酒如渑客满门,不可一日无此君。
当时手栽数寸碧,声挟风雨今连云。
此君倾盖如故旧,骨相奇怪清且秀。
程婴杵臼立孤难,伯夷叔齐采薇瘦。
霜钟堂上弄秋月,微风入弦此君悦。
公家周彦笔如椽,此君语意当能传。
满堂洗尽筝琶耳,请师停手恐断弦。
神人传书道人命,死生贵贱如看镜。
晚知直语触憎嫌,深藏幽寺听钟磬。
有酒如渑客满门,不可一日无此君。
当时手栽数寸碧,声挟风雨今连云。
此君倾盖如故旧,骨相奇怪清且秀。
程婴杵臼立孤难,伯夷叔齐采薇瘦。
霜钟堂上弄秋月,微风入弦此君悦。
公家周彦笔如椽,此君语意当能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王师:指学习音乐的官员。清夜:深夜。
涧泉:山涧泉水。
筝琶:古代弦乐器。
直语:坦率之言。
憎嫌:厌恶。
幽寺:寂静的寺庙。
此君:对竹子的尊称。
骨相:骨骼形态。
程婴:春秋时期晋国忠臣。
伯夷叔齐:商朝末年的两位贤人。
霜钟:秋天的钟声。
周彦:人名,可能指书法家。
如椽:形容笔力雄健。
翻译
王师苦练琴艺三十年,琴音清脆如深夜山涧流水。满屋的筝琶声洗净了耳朵,请求老师暂停怕会拉断琴弦。
神仙传书告知命运无常,生死贵贱如同照镜子。
晚年才明白直言会招人厌,深藏寺庙中倾听钟磬声。
家中美酒如渑池盛满,一日无此佳酿不欢。
当年亲手种下的绿竹,如今声势浩大直插云天。
竹子如老友般亲密,骨节奇特清雅秀丽。
程婴杵臼抚养孤儿艰难,伯夷叔齐因饿采薇消瘦。
在霜钟堂上,秋月映照,微风拂过琴弦,竹子为之欢快。
周彦公的笔力如椽,竹子的话语定能传达世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以"此君"为题,借以赞美琴师的技艺和品格。首句"王师学琴三十年",描绘了琴师长时间的苦心修炼,其琴音犹如清夜涧泉,纯净而深沉。"满堂洗尽筝琶耳",形象地写出琴声的独特魅力,足以洗去听众心中的尘俗之音。
接着,诗人通过"请师停手恐断弦",表达了对琴师技艺高超的敬畏,担心琴弦因过度激昂而断裂。"神人传书道人命",暗示琴师的技艺与命运息息相关,如同照镜子般清晰明了。然而,"晚知直语触憎嫌",表明琴师因直言不讳而遭人嫌恶,只能在幽静的寺庙中弹奏,享受钟磬之声。
"有酒如渑客满门",描绘了琴师音乐的魅力吸引众多宾客,而"不可一日无此君"则强调了琴声的重要性。"当时手栽数寸碧,声挟风雨今连云",进一步赞美琴师技艺的精湛,琴音如风云变幻,直冲云霄。
"此君倾盖如故旧",将琴比作老朋友,表达出对琴师深厚的情感。接下来,诗人引用历史典故,如程婴、伯夷叔齐的故事,象征琴师坚韧不屈的品格。"霜钟堂上弄秋月,微风入弦此君悦",描绘了琴师在清凉秋夜抚琴的场景,琴声与自然和谐共鸣。
最后,诗人称赞荣州祖元大师的书法如大笔椽,期待他的琴语能被传承下去。整首诗以琴为线索,赞美了琴师的技艺、品格以及音乐对人心灵的深远影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