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面目无寻处,藏在毗耶文室中
出处:《天觉以云庵画像见寄谢之》
宋 · 释德洪
老师面目无寻处,藏在毗耶文室中。
乞与盘山狂弟子,背抛筋斗撒颠风。
乞与盘山狂弟子,背抛筋斗撒颠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天觉以云庵画像见寄谢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高僧天觉的敬仰之情。
首句“老师面目无寻处”,巧妙地将高僧的形象隐喻为难以捉摸、超脱尘世的存在,暗示其智慧与修为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接着,“藏在毗耶文室中”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凡脱俗的印象,毗耶文室作为佛教圣地的象征,暗含着高僧深藏不露、远离尘嚣的修行境界。
“乞与盘山狂弟子,背抛筋斗撒颠风”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描绘出高僧与弟子之间的关系。盘山狂弟子代表了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而高僧则以其深厚的内功和独特的智慧,给予弟子们指引和启发。这里的“背抛筋斗撒颠风”形象地展示了高僧在弟子面前的豁达与洒脱,以及对真理追求的坚定与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智慧与修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高僧精神的崇敬与向往。诗中寓言式的语言,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