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洙泗之学心为宗,以心会理俱圆融全文

洙泗之学心为宗,以心会理俱圆融

出处:《题徐秘校达轩
宋 · 王炎
洙泗之学心为宗,以心会理俱圆融
皎如日月犹有蚀,岂可讲习无深功。
仲祥家自有师友,个中尝指入门否。
磨砻浸灌更覃思,道不外求皆我有。
灵台四辟如八窗,面面高明悉通透。
此道周流无定名,此心微妙无定形。
知随物诱心失位,思而不达空营营。
为君再下一转语,敬以摄心思乃精。

拼音版原文

zhūzhīxuéxīnwèizōngxīnhuìyuánróng

jiǎoyuèyóuyǒushíjiǎngshēngōng

zhòngxiángjiāyǒushīyǒuzhōngchángzhǐménfǒu

yuējìnguàngèngqíndàowàiqiújiēyǒu

língtáichuāngmiànmiàngāomíngtōngtòu

dàozhōuliúdìngmíngxīnwēimiàodìngxíng

zhīsuíyòuxīnshīwèiérkōngyíngyíng

wèijūnzàixiàzhuǎnjìngshèxīnnǎijīng

注释

洙泗: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地方。
宗:根本, 根源。
以心会理:通过心灵去理解道理。
皎如日月:比喻光明正大。
犹有蚀:仍有不足之处。
仲祥:人名或代指贤良之人。
个中:其中。
磨砻浸灌:反复磨砺和培养。
覃思:深入思考。
道不外求:真理不需向外寻求。
灵台:古人对心灵的比喻。
八窗:比喻全面开放。
知随物诱:知识受外界诱惑。
心失位:心灵失去平衡。
空营营:空忙无所得。

翻译

洙泗之学以心为根本,通过心灵体会道理都融为一体。
即使日月明亮仍有阴影,怎能说学习无需深入功夫。
仲祥家中自有一师一友,是否曾指点过入门之道。
不断磨炼、浸润、思考,真理不在别处,全在我心中。
心灵如八面窗户敞开,每一方面都清晰透彻。
这种道路没有固定名称,这种心境没有固定形态。
若被外物诱导,心灵偏离正道,空想无益。
为你再提一点建议,恭敬地集中思想,才能精进。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王炎所作,题目为《题徐秘校达轩》。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

1. 诗中的“洙泗之学”指的是儒家學說,因為古代有洙水、泗水流經孔子教學的地方,故以此代表儒學。诗人强调心为宗,即以内心的修养为核心来理解和实践儒家理念。

2. “以心会理俱圆融”表达了诗人对儒学中“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能够通过内心的感悟而达到完美统一的认识。

3. 接下来的“皎如日月犹有蚀,岂可讲习无深功”用日月之明亮来比喻儒学的光辉,但即便是如此伟大的知识体系,也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或缺陷,因此强调了学习儒家思想必须深入和精进。

4. “仲祥家自有师友,个中尝指入门否”提到了诗人自己的家族和朋友圈中,有着师承关系,可以引导他人进入儒学的修习之道。

5. “磨砻浸灌更覃思,道不外求皆我有”则是表达了通过不断地研磨、浸润心灵,最终可以领悟到真理,而这种真理并不需要向外寻找,因为它本就在内心之中。

6. “灵台四辟如八窗,面面高明悉通透”用灵台比喻心灵,用四方八窗来形容心灵的开阔和清晰,表达了通过修学而达到心灵的光明磊落。

7. “此道周流无定名,此心微妙无定形”则是说儒家之道普遍而无固定名称,内心的真理细腻而又难以具体形容。

8. “知随物诱心失位,思而不达空营营”指出如果不能正确地指导自己的心灵,就会迷失方向,即便思考也只是徒劳无功。

9. 最后,“为君再下一转语,敬以摄心思乃精”则是诗人对读者(或友人)的劝告,希望对方能在理解上更进一步,将心思凝聚到最精华的部分。

总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儒家学说的深刻理解和内化,以及他对于修养内心、追求真理的重视。通过对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的观察,诗人强调了内在修为的重要性,并鼓励读者深入学习,以达到心灵的光明与道德的圆融。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