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三年典郡归,所得非金帛全文

三年典郡归,所得非金帛

出处:《洛下卜居
唐 · 白居易
三年典郡归,所得非金帛
天竺石两片,华亭鹤一只。
饮啄供稻粱,包裹用茵席。
诚知是劳费,其奈心爱惜。
远从馀杭郭,同到洛阳陌。
下担拂云根,开笼展霜翮。
贞姿不可杂,高性宜其适。
遂就无尘坊,仍求有水宅。
东南得幽境,树老寒泉碧。
池畔多竹阴,门前少人迹。
未请中庶禄,且脱双骖易。
岂独为身谋,安吾鹤与石。

拼音版原文

sānniándiǎnjùnguīsuǒfēijīn

tiānzhúshíliǎngpiànhuátíngzhī

yǐnzhuógòngdàoliángbāoguǒyòngyīn

chéngzhīshìláofèinàixīnài

yuǎncónghángguōtóngdàoluòyáng

xiàdānyúngēnkāilóngzhǎnshuāng

zhēn姿gāoxìngshì

suìjiùchénfāngréngqiúyǒushuǐzhái

dōngnányōujìngshùlǎohánquán

chípànduōzhúyīnménqiánshǎorén

wèiqǐngzhōngshùqiětuōshuāngcān

wèishēnmóu
ānshí

注释

三年典郡:指担任太守三年的时间。
非金帛:不是金钱或丝绸等财物。
天竺石:来自天竺(今印度)的石头。
华亭鹤:华亭地方的名贵白鹤。
饮啄:吃喝,指鹤的饮食。
稻粱:泛指粮食。
茵席:草席,垫子。
诚知:确实知道。
劳费:耗费,花费。
馀杭郭:馀杭的城郭,地名。
洛阳陌:洛阳的道路,代指洛阳。
拂云根:拂去石头上的尘土。
开笼展霜翮:打开笼子,让鹤展示其如霜般洁白的翅膀。
贞姿:纯洁的姿态。
高性:高尚的本性。
无尘坊:没有尘嚣的坊间。
有水宅:有水的地方,指宜居之处。
东南得幽境:在东南方向找到一个幽静的地方。
竹阴:竹林的阴影。
人迹:人的足迹,指人少。
中庶禄:中等的俸禄,指官职。
双骖易:换掉两匹驾车的马。
岂独:哪里只是。
谋:考虑。
安吾鹤与石:安置好我的鹤和石。

翻译

离开郡守职位三年后归来,得到的并非金银财宝。
带回了两块天竺石和一只华亭鹤。
喂食它们稻米和粱谷,用茵席包裹着鹤与石。
明知这是耗费,但因心中喜爱而无法舍弃。
它们从遥远的余杭城来到洛阳的街头。
放下担子,拂去石头上的尘土,打开笼子让鹤展开翅膀。
它们贞洁的姿态不容玷污,高尚的性情应适合自由的生活。
于是找到了没有尘嚣的坊间,还寻求了一处有水的居所。
在东南方找到一处幽静之地,古树环绕,冷泉碧绿。
池塘边竹影婆娑,门前少有人烟。
还未请求恢复中等俸禄,先解下马车换得安宁。
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打算,也要安顿我的鹤与石啊。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洛下卜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

诗中的“三年典郡归”表明诗人在外任职多年后返回故乡。然而,他所带回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两片天竺石和一只华亭鹤,显示了他更看重精神上的收获和自然界的伴侣。

“饮啄供稻粱”和“包裹用茵席”则描绘了一种简朴而自足的生活状态。诗人深知这种简单的物质条件带来的劳累,但他却珍惜这份清贫,因为它符合他的高洁情操。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洛阳的居住环境,选择了一处幽静的所在,拥有清澈的泉水和古老的树木。这里的自然景观给予他心灵上的满足,他不愿意被世俗的名利所扰。

“未请中庶禄,且脱双骖易”表达了诗人对官职的淡然态度。他更在乎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不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或是社会地位的攀升。

最后,“岂独为身谋,安吾鹤与石”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他不仅为自己寻找一处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也为他心爱的鹤和石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居所。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白居易对于自然、简约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是一篇颇具哲理和美感的作品。